青島激活品牌之都的創新基因
最新統計顯示,目前,青島已有世界名牌兩個、中國名牌68個,有5個項目成為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1個項目入圍國家智能制造專項、4個項目入圍國家2017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數量均居國內同類城市首位。“青島制造”已成為青島工業40年來最響亮的品牌。青島市獲“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進入新時代,這個“品牌之都”正全面推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融合發展,以“青島智造”激活現代工業搖籃的創新基因,讓青島工業飛得更高更遠。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始終離不開“創新驅動”,日益壯大的青島企業和“青島制造”愈加耀眼。這得益于該市加快發展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等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推動制造裝備由數字化向智能化、由單機向制造單元和成套系統的轉變,建設國內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基地。
以海爾、海信等大企業為代表的青島企業在國外建立了生產基地并布局了研發中心,并購通用家電、東芝電視等全球知名老牌企業,雙星成功控股錦湖輪胎,特銳德設立德國電氣技術研發中心……面對智能產業浪潮,青島市提出智能制造裝備產業不求大、不求全,立足全市產業基礎現狀,確定了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智能儀器儀表三大產業。目前,青島高新區聚集114項機器人產業鏈項目,引進德國庫卡、瑞典ABB、日本安川電機和發那科等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及科捷、海德馬克、薩沃特等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年產值達到90億元。
為搶占3D打印智能制造新興產業制高點,青島市設立了3D打印產業創新發展基金,籌建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突破3D打印技術瓶頸,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啟動《3D打印產業行動計劃》,布局3D產業發展帶,首個3D打印創新產業園落戶即墨。青島市儀器儀表產業擁有8所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13個重點實驗室,18個工程技術中心,4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家公共研發服務平臺。2018年,世界500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投資50億元建設中電科高端智能儀器產業園,整合和強化了青島智能儀器儀表產業鏈。為創造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青島市加快建設智能制造裝備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構建了“科技研發+產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推廣應用”于一體的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共建成互聯網工業平臺1個,智能(互聯)工廠19個,數字車間65個,自動生產線166條,借助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形成了互聯網工業發展壯大的新業態、新模式。(作者系青島市李滄區委常委、副區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創出新紀錄
當人們歡慶元旦時,青島港各大碼頭一派繁忙、車船如織,1日當天全港靠離船舶達100多艘次,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再次創出新的世界紀錄,單機平均效率43.23自然箱/小時。[詳細] -
青島:“技術換擋”跑出發展加速度
初冬的青島傳來喜訊,在青島市嶗山區正式啟用的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青島研發中心,吸引了中科院劉維民院士牽頭的“空間潤滑材料”科研團隊等16個高層次人才團隊入駐。[詳細] -
這個動車小鎮從鹽堿灘跑向世界
棘洪灘,一座因軌道交通產業而興的新城,因創新而精彩,將會更加富有活力和朝氣。 [詳細] -
首屆標準化軍民融合年會發布“青島共識”
日前,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的2018全國標準化軍民融合年會上,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12家標準化專業機構與青島西海岸新區共同發布了標準化軍民融合“青島共識”,推動標準化軍民融合向更深更廣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