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購物到休閑娛樂,如今使用智能手機的我們會留下許多“數據腳印”。一方面,這給我們帶來了便利,算法根據大數據推薦的新聞、歌單越來越對胃口。另一方面,暴露在外的“腳印”也增加了隱私泄露的風險。
近日,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與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聯合發布了《2017年度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分析報告》,該報告對1129款手機應用獲取用戶隱私權限的情況進行了統計。上述報告顯示,在852款安卓應用中,有98.5%都獲取了用戶隱私權限,iOS用戶中的這一比例高達81.9%。而獲取權限的途徑既有用戶主動授權同意的,也不乏如前段時間支付寶年度賬單一般使用“套路”得到的。
如今,數據已成為“無形財產”,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它的商業價值。按照相關要求,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必須遵守合法、正當、必要三項原則,但現實是他們的手紛紛伸入用戶的“信息錢袋”,卻沒有清楚交代這么干的理由。
比如,前幾天被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約談的百度、支付寶、今日頭條三家,都是因為對用戶個人信息的使用規則、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名不正言不順地就把超出服務所需、甚至與服務無關的數據打包拿走了。
在公民個人信息法律保護方面,現階段并非無法可依。依據《網絡安全法》第40至43條的規定,用戶知情同意是基本要求,網絡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戶信息嚴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此外,對于違反法律法規或雙方約定的網絡運營者,用戶有權要求其刪除或更正。
好消息是,監管也在發力。剛剛公布的國家推薦標準《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將于2018年5月1日正式施行。該規范指出個人信息只能歸用戶本人所有,企業使用時可以考慮引入利益分配機制,這將進一步為企業收集、使用數據提供行為參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刪得掉的APP 刪不掉的注冊信息
“從數據保護的實踐上來說,一要加快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的出臺,做到有規可依、有規必依。”閆懷志說。 好在這種局面正在發生改變。。[詳細] -
中國互聯網協會成立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委員會
中國互聯網協會22日成立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委員會,近期將開展法律法規研究、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公眾監督、個人信息保護領域行業自律、相關課題研究等工作,并為政府部門執法及行業監管提供支撐。[詳細] -
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首次發現介形類
1月22日,中奧加等國古生物學家在維也納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首次發現介形類,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甲殼動物,該成果于22日發表在Nature出版集團旗下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詳細] -
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上崗” 旅客有望迎空中上網
繼實現“空中手機開機”之后,我國民眾還有望迎來高速率、可供多人使用的“空中手機上網”服務,而這和一顆衛星的投入使用有關。今天,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詳細]
- 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首次發現介形類
- 顆粒物源解析技術從源頭阻斷"談霾色變"
- 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上崗 旅客有望迎空中上網
- 體細胞克隆猴 厲害了中國科技!
- 京東劉強東: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損害中美利益
- 2017年度內容版權報告發布 今日頭條對創作者保護力度最大
- 省級環保官網建設誰家最強?
- 搜狗AI發新品 王小川稱不用再擔心養蛙不懂日語
- 當甲骨文變身表情包
- 報告稱小米成印度市場第一 三星表示我還是老大
- 進入新時代 勇攀新高峰
- Tet酶"只關不開"?我科學家證明免疫調節的"精準閉環"
- 體罰會導致孩子熱衷暴力 什么才是正確的懲罰方式?
- 辣椒:究竟是"致癌物"還是"抗癌英雄"
- 高通或被歐盟裁定壟斷 面臨高達20億美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