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建城通公司山南跨江大橋項目首片箱梁順利澆筑合影。記者 武沛濤
暮色四合時,雅魯藏布江在海拔3547米的山南市乃東區雅礱河谷處鋪展開墨藍綢緞,中鐵建城通公司承建的山南市薩熱路跨江大橋施工現場,依然如白晝般通明。
龍門吊的臂桿劃破夜空,混凝土泵車的管道如銀色血管蜿蜒,一場與星辰為伴的“7·15”節點攻堅戰,在雅江峽谷間拉開壯闊序幕。當大橋首片箱梁的第一方混凝土注入模板,建設者們用焊花與汗水,為這座跨江大橋建設按下了“加速鍵”。
澆筑前夕,項目部召開專題部署會,對每個環節進行精密部署。技術團隊反復核對施工圖紙,對混凝土配合比、澆筑順序等技術參數進行再次確認。物資倉庫內,鋼筋如叢林肅立,模板在射燈照耀下泛著冷光,裝載機往來的車轍在大地上留下備戰印記。安全人員攀著腳手架,對起吊設備、混凝土泵車、振搗棒等設施進行全面檢修調試,每一顆螺栓的松緊,都在力矩扳手的“咔嗒”聲中得到安全確認。
隨著暮色漸濃,首片箱梁澆筑正式啟動。混凝土罐車駛過的聲響驚起江灘水鳥,首車混凝土如熔巖般傾瀉入模板后,現場人員迅速進入“戰斗狀態”。試驗員蹲在料斗旁,目光如尺丈量著坍落度的每毫米變化。技術員手持工具,實時監測鋼筋保護層厚度與模板尺寸。振搗工人手持器械沉入混凝土,臂膀隨機械韻律起伏,確保混凝土密實成型。此起彼伏的聲響,構成高原深夜里最動人的勞動交響曲。
薩熱路跨江大橋,這座橫跨雅江兩岸的雪域長虹,作為山南市“十四五”重大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是西藏“三屏四區,一核多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全長1457米,包含一座1366米的特大橋,88片40m簡支箱梁統一在梁場預制后架設,連續剛構采用掛籃懸澆施工,技術難度與施工強度兼具。
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施工,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挑戰。面對晝夜溫差大、空氣含氧量低等現實因素,項目團隊實行24小時輪班作業,保障人、機高效運轉。領導班子始終堅守一線,后勤部門及時補充給養,為奮戰者們保駕護航。
當東方泛起魚肚白,最后一方混凝土精準入模的一刻,江風將建設者們壓抑不住的歡呼聲吹得更遠。晨光掠過箱梁表面的收光紋路,如輕撫新生兒的脊梁。經檢測,箱梁各項指標均達優質標準。
據介紹,未來,待大橋通車之日,這條對接拉薩的經濟紐帶,將如動脈般貫通兩地,讓江北新區的產業藍圖與江南沃土的資源稟賦彼此相擁。同時,大橋作為戰時運輸的鋼鐵通道、區域協調的發展軸線、拉薩山南一體化的黃金走廊,將進一步強化區域產業互補,助力打造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新增長極。
星夜鏖戰的印記仍在安全帽上閃爍,中鐵建城通的建設者們已邁向下一段征程。雅江之水緩緩奔流,這片土地會時刻銘記建設者們用匠心在雪域高原上鑄造的中國精品工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