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西藏瀏河化工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 索朗多拉 攝
這里,是資源深加工的沃土,是循環經濟的試驗田,更是物流商貿的樞紐站。從最初的黃沙漫天到如今的綠樹成蔭,藏青工業園實現了從荒蕪到繁榮的華麗蛻變,成為青藏高原上一座充滿活力的“生命中轉站”。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無數企業與個人攜手并進,共同書寫著綠色發展與經濟繁榮的輝煌篇章。
從荒涼戈壁到現代工業園的蛻變
當采訪組一行漫步在格爾木這座“為青藏公路而生”的戈壁城市,只見高樓林立、街道繁華,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楊樹默默地守護著這座戈壁明珠。
誰能想到,上世紀50年代初的格爾木還只是柴達木盆地南緣的一片荒涼之地,而格爾木西藏基地作為西藏自治區的后勤保障基地,承擔著進藏物資儲存、中轉和采購的重要職能。
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青藏鐵路的開通,格爾木西藏基地的傳統職能逐漸弱化,面臨著轉型的迫切需求。
轉機出現在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召開為青海、西藏兩省區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會上提出的“開展特色優勢資源深加工工業園區論證工作”,為藏青工業園建設埋下了伏筆。
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政府積極響應,經過多次協商與努力,在2013年共同簽署了《關于建設格爾木藏青工業園區的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藏青工業園建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采訪組走進藏青工業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寬敞的道路、一排排整齊的樓房和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郁郁蔥蔥的楊樹矗立在道路兩邊,“隔絕”了戈壁灘的荒涼與枯燥。
當地商戶告訴記者,這里曾經是一片荒蕪之地,每每起風,便會卷起一陣陣黃沙,遮天蔽日。戈壁上,除了偶爾可見的一兩株頑強生長的芨芨草,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如今,這片貧瘠的戈壁灘已成為集資源加工、循環經濟、物流商貿為一體的現代化工業園區。
戈壁灘上崛起的綠色新城
“記得園區剛開始建設時,風一吹就是漫天黃沙?!被貞浧鹉嵌纹D難歲月,西藏瀏河化工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平波感慨萬分。
西藏瀏河化工發展有限公司是藏青工業園較早入駐的企業之一,2014年在工業園建廠,主營產品為高氯酸鉀,用于煙花爆竹制造。
陳平波是湖南瀏陽人,此前他對于格爾木市的了解來源于電視和網絡。2014年,受公司委派,陳平波只身來到了格爾木藏青工業園。
雖然來之前陳平波已經做好了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但比起湖南,格爾木海拔高、氣候干燥,以至于一開始他就出現了缺氧、長痘、皮膚干裂等各種不適。
但最讓他受不了的是,當時工業園剛剛落成,綠化和各類基建還不完善,拉開窗簾看到的都是一片戈壁黃沙,“大風天,出去逛一圈回來身上全是沙土,但又因水源珍貴,沒有辦法天天洗澡?!?/p>
隨著園區的發展完善,如今的工業園道路寬闊整潔,處處綠意盎然。
近年來,陳平波的企業產值實現快速增長,從最初的5000多萬元增長至現在的超2億元,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霸诓厍鄡墒^的大力支持下,藏青工業園發展迅速,戈壁也變成了綠洲,這是多么振奮人心的奇跡,讓我們對工業園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陳平波笑著說。
在陳平波的講述中,記者仿佛看見了一座在戈壁灘上緩緩崛起的綠色新城。隨著園區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入駐藏青工業園,這些企業涵蓋了有色金屬冶煉、鹽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多元化產業體系。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任務,藏青工業園著力抓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園區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1—9月,累計完成招商引資省外到位資金11.96億元。
狠抓配套設施建設推動園區快速發展
西藏駐格爾木辦事處(藏青工業園管委會)政工人事處處長王國法介紹,園區自2014年6月全面開工建設以來,歷經數年風雨,各項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穩步推進,包括道路、水電、通信、防洪堤壩等,為招商引資工作營造良好環境。
在園區,采訪組見到身穿工裝、頭戴安全帽,在各個崗位上忙碌的工人。一位來自西藏那曲的工人阿旺(化名)告訴記者:“以前我們都是在老家務農或者放牧,現在來到園區工作,不僅收入提高了,還能學到技術?!?/p>
采訪組還參觀了多家企業的生產線,只見機器轟鳴,工人們緊張有序地操作著各種設備。這些企業不僅實現了資源的深加工和高效利用,還推動了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
作為青藏公路物資運輸的重要節點,藏青工業園在物流配套方面下足了功夫。王國法告訴記者,園區內建設有現代化的物流設施和服務體系,如倉儲中心、配送中心等,為物資運輸提供了便捷的倉儲、分揀、包裝、配送等“一站式”服務。
同時,園區還積極加強與周邊交通網絡的連接。青藏鐵路、青藏公路等交通樞紐與園區緊密相連,形成了公路、鐵路等多種運輸方式的聯運體系。這種完善的交通網絡不僅提高了物流運輸的靈活性和效率,還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在園區內的物流中心,物流人員將一批批貨物裝上貨車,準備運往各地。一位物流人員告訴記者:“以前我們運輸物資都要經過很多環節和手續,現在園區的物流配套設施非常完善,我們只需要在這里辦好手續就可以直接發貨了。”
此外,園區還實行了嚴格的環保措施和生態修復工程,在園區周邊,采訪組看到,一片片楊樹林高大挺立,它們“阻隔”了遠處的戈壁沙漠,庇佑著園區的發展。(西藏日報青海日報青藏線聯合報道組 記者:德吉央宗 張曉明 黃志武 彭婧 張多鈞 薛瑩 吳占云 索朗多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