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古道邊關,感受淳樸民風。近日,“跨越山海 格桑花開——乘著大巴看中國·西藏行”大型融媒體活動走進“珠峰后花園”——日喀則市吉隆縣。
作為連接中國與南亞的重要通道,西藏在國家對外開放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吉隆一直是西藏對外友好交往和貿易通商的重要通道之一,見證了中國與南亞交往的千年歷史。如尼泊爾赤尊公主遠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經吉隆入藏,唐朝外交使節王玄策三次途經這條古道出使印度,留下“大唐天竺使之銘”摩崖石刻。
從歷史的深處走來,一條時間線,清晰勾勒出吉隆口岸由“通道經濟”“過路經濟”向“口岸經濟”轉型的發展脈絡——
1962年,設立海關;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一級陸路通商口岸;2014年12月,吉隆雙邊性口岸開通;2015年5月,獲批為國際性常年開放公路客貨運輸口岸;2017年8月,對第三國人員開放,成為國際性口岸;2018年10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在此設立邊民互市貿易區;2022年3月,吉隆邊境經濟合作區獲批設立,成為西藏第一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重點培育和發展國際商貿、現代物流、邊貿加工、邊境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
近年來,在若干優惠政策支持下,吉隆邊境經濟合作區發展穩中有進、步履鏗鏘,先后完成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項目、邊合區核心區旅游綜合整治項目(三期)等重點項目21個。
在國際貿易方面,今年截至9月底,吉隆口岸進出口貨量8.2281萬噸,同比增長77.34%;口岸外貿進出口額達29.63億元,同比增長38.69%。注冊在邊合區內的外貿企業貿易額達9.55億元。出入境人次14.9萬余人次,同比增長56%。
“值得關注的是,吉隆口岸新能源汽車、大型機械出口數量大幅增長,總體呈現出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的明顯態勢。”吉隆邊境經濟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煥峰介紹,其中,新能源汽車從2022年的400多輛提升到2023年的4200多輛,貿易量增長近10倍。今年截至9月,出口5231輛,全年預計超過7000輛。
劉煥峰表示,吉隆邊合區將繼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立足邊合區特色優勢產業,持續優化口岸功能,加快創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尼吉隆—熱索瓦跨境旅游合作區,借助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日喀則(吉隆)陸上邊境型口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的契機,形成“三區一樞紐”共同推進的高水平開放新格局,將吉隆邊合區建設成為更加高效、開放、繁榮的國際貿易樞紐,以實際行動在日喀則“兩個中心城市”建設實踐中彰顯擔當、展現作為。(記者 楊子彥 扎西頓珠 旦增嘎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