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那曲市以群眾性活動破題開局,以文藝文化類、語言文字類、小手拉大手實踐類、生產技能類和賽馬競技類等5大板塊12大類29項具體比賽內容為載體,創造性開展“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以下簡稱“活動”)。
活動持續舉辦三年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優勢,將宣傳宣講、技能培訓、文化挖掘、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組織建設、社會治理等有效聚合,大力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挖掘傳統文化和技能人才,在相關比賽后做好技能培訓、產業對接和社會幫扶,涵蓋了牧區產業發展、政治認同、文化繁榮、社會穩定、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農牧民群眾的一致認可,為推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治理以及農牧區鄉村全面振興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
聚焦農牧區人才振興,持續在挖掘技能人才上下功夫。三年來,累計開展活動5.4萬場次、84.4萬余人次群眾參與。其中,在比賽中挖掘技能人才1084人,培訓6.8萬多名群眾,有效提升了農牧區群眾的就業創業能力;表彰參賽群眾37萬余人次,兌現獎勵資金3409萬元,制定優惠政策82條,對獲獎選手在就醫、就學、就業以及民生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累計推薦提拔任用優秀干部417人、發展群眾黨員3347人,讓各類人才在牧區廣闊天地發揮作用、大展身手,為農牧區發展厚植人才根基。
聚焦農牧區產業振興,持續在群眾增收致富上下功夫。三年來,將各縣區優秀獲獎作品轉化為縣域范圍內的特色產業和農村集體經濟項目93個,帶動2538人就業創業、促進群眾增收9334萬元,累計舉辦相關展銷會794場,帶動群眾增收2452萬元。
聚焦農牧區文化振興,持續在繁榮基層文化上下功夫。將馬克思主義原理和市情政情相結合、和藏北優秀民族特色相結合,單設藏餐廚藝、乳制品加工、賽馬競技等牧區傳統比賽項目,挖掘出霍爾崗孜珠西、索縣石刻、巴青皮具制作、尼瑪林寺酥油花制作等465項特色文化資源,非遺收入達402萬元;大力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發揮“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村居”的輻射帶動作用;累計開展文藝文化活動2.9萬場次,極大地豐富了基層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農牧區組織振興,持續在發揮黨建引領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為引領,動員2.4萬黨員干部、10萬名志愿者參與其中,累計組建志愿服務隊伍5470支,持續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文藝文化、普法宣傳等活動10萬余場次,服務群眾220萬余人次。全市上下通過修訂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寺規僧約等方式,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厚植黨在牧區的執政基礎。
聚焦農牧區生態振興,持續在生態文明高地上下功夫。通過開展最美家鄉手機攝影和短視頻比賽,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累計開展生態保護活動1.9萬次、新時代志愿服務4260余場次,切實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下一步,那曲市將持續把“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作為那曲干事創業的重要抓手,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那曲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