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拉薩市林周縣堅持黨建引領,以推進鄉村治理精細化為目標,深入推動鄉村治理機制創新,探索推行“紅色積分”新模式,用積分制激勵督促網格員和聯戶長在鄉村治理中發揮帶頭作用,鼓勵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治理事務,填補基層組織和群眾間的“空白點”,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新動力,著力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服務群眾圈”,推動鄉村治理效能向長效化轉變。
“自從推行‘紅色積分’模式,以‘小積分’ 撬動‘大治理’以來,很明顯能感覺到大家的工作干勁更足了,積分制的推行不斷激發了農牧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林周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林周縣研究制定積分細則,設置維護穩定、聯戶增收、生態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9類64項紅色積分項目。實行“正負面清單”管理,采取“基礎分+激勵加分+負面扣分”的積分模式,將聯戶參加治安巡邏、環境衛生整治、調處矛盾糾紛等33種情形納入“正面清單”予以加分,將聯戶單元內發生越級上訪、安全事故等31種情形納入負面清單予以扣分。按照“試點推行+全面推廣”原則,在春堆鄉3個行政村試行“紅色積分”制,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廣至全縣10個鄉鎮、46個行政村,涵蓋210個網格、1309個聯戶單元。
林周縣各村黨組織成立評比評定工作組,確定積分管理員,進一步細化積分項目、評比標準,建立紅色積分簿,采取“申報、審校、公示”3個步驟確定分值,每周由積分管理員根據平時掌握情況和聯戶長申報情況,匯總形成初步評分意見報至評定工作組審校后,錄入“紅色積分”管理臺賬;每月以“積分榜單”的形式在各村醒目位置張貼公示聯戶積分情況,接受群眾查看和監督,確認無誤后認定為月度積分,如存在異議,則通過指派監督員的方式開展核實,確保評分全過程、各方面公平公正、群眾認可。按照20%的比例,每月推選出“優秀雙聯戶”代表、優秀專職網格員224人。
林周縣注重“精神獎勵+物質獎勵”雙重激勵并重,將積分結果作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榮譽評選活動優先推薦的依據,作為評選優秀黨員、發展黨員的重要參考。綜合考慮積分情況和服務事項,劃分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次,年末進行公示公告,營造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良好氛圍。引入第三方超市開展合作,將其設為“林周縣網格聯戶積分兌換定點超市”,在積分兌換超市運行管理中,堅持“立足需要、量力而行、功酬相當”的原則,按照每年政府投入50萬元、超市配套15萬元的標準設置兌換商品。村黨組織為被評為月度優秀人員獎勵積分卡,憑借積分卡可享受積分兌換超市一定額度商品的兌換獎勵。
林周縣積分制管理依托三級綜治中心,建立“民意搜集—網格吹哨—部門報到—處理反饋—綜合評價”的工作閉環,推行群眾“點單”、中心“派單”、部門“買單”、政府“曬單”的“四單”服務工作機制,推行網格員“一線工作法”和“定期走訪、掛牌上崗、限時辦結”等工作方式,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特點,深入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開展網格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服務“三亮”活動,通過發放網格民情聯系卡、公開專職網格員照片、佩戴專職網格員工作證等形式,清晰公示專職網格員姓名、聯系方式、服務事項等信息,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林周縣《以“小積分”撬動“大治理”的“紅色積分”模式》案例被新時代“楓橋經驗”與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評選為全國30個精品案例之一。通過推行“紅色積分”模式,將逐步解決農牧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主動性、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營造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推動鄉村治理由“村里事”變“家里事”,“要我參與”變“我要參與”,不斷激發農牧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識,走出了一條重塑鄉村治理、提振群眾精神、浸潤文明鄉風的新路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