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林區,200余公里的土路遙遠顛簸;頂風冒雪,依然堅持步行巡線檢查……這是電力生產一線的工作環境,也是鐘仁權與同事們的日常寫照。鐘仁權是國網察隅縣供電公司生產營銷部主任,從業34年來,從一名學徒到部門負責人,他扎根基層,投身電力事業,在崗位上無私付出,守護著萬家燈火。
應急搶修 在刺骨河水中清理堵塞物
鐘仁權,今年50歲,1989年7月進入林芝市察隅農場農嘎電站,成為一名班員。2015年,鐘仁權調入國網察隅縣供電公司,現任該公司生產營銷部主任。長期以來,他在工作中注重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把為民服務解難題落到實處。
“站長,怎么沒電了,什么時候來電?”2011年3月26日早上8時許,察隅農場農嘎電站報修電話一個接一個響起,時任站長的鐘仁權得知斷電原因是電站機組水壓不足引起跳閘后,不顧傾盆大雨,帶領幾名應急搶修人員,從電站沿著水渠一路巡視到大壩。
抵達大壩后,搶修人員發現連降大雨導致大壩上方形成山體滑坡,大石、淤泥、樹木堵塞引水口導致水壓不足,了解情況后,鐘仁權現場制定搶修方案。在做好安全措施后,他讓一名老隊員觀察水流情況,自己率先跳入水中清理堵塞物,隊員們見狀也毫不猶豫地跟上。河水冰涼刺骨,眾人凍得嘴唇發紫。經過他們近4小時的努力,電站機組終于順利開機送電。
“我們回到家剛換好衣服,接到值班人員電話,說是水壓又不足。”一口熱水都沒來得及喝,鐘仁權立即走出家門,組織搶修隊員冒雨返回現場進行清淤。搶修隊員們來回折返5次,衣服濕透5套,農嘎電站終于在當日20時10分恢復供電。
線路跳閘 雪中巡視線路
電力檢修維護時常需要巡線,巡線路上的坡坡坎坎需要用腳步丈量。鐘仁權告訴記者,察隅縣縣鄉間間隔較遠,縣城距察瓦龍鄉要走200余公里的土路,最快要用6小時以上才能到達,而從縣城到察瓦龍鄉最遠的村子則需要10小時左右。“巡線路上大部分時候都需要穿越林區,防火壓力很大,而且路途遙遠顛簸,加之大雪封山、泥石流、雪崩等情況頻發,運維難度難上加難。”鐘仁權說。
2022年4月1日,察隅縣普降暴雪,110千伏然竹線等幾條線路上覆冰嚴重,線路不堪重負發生跳閘。為防止發生全縣失電的情況,鐘仁權立刻組織兩名隊員對故障段開展線路巡視。天氣惡劣、積雪深厚、人手短缺,鐘仁權三人困了就在車里休息,餓了就吃干糧,巡視搶修達兩周之久。
“當時積雪很厚,車開到距離鐵塔15公里處便無法行駛,我們只能棄車步行。那是我第一次在高海拔雪地上步行那么遠巡視線路,也是我第一次只想在原地坐著,不想繼續走了。”當時的經歷,讓鐘仁權終生難忘。
基層電力工作者就是這樣日復一日默默地堅守,哪里有需要,他們就奔赴到哪里。為了做好保供電工作,他們要實時掌握線路設備的運行狀況,對重要線路、重要點位持續進行巡視檢查,做線路安全可靠運行的強力后盾,為民服務、保障民生。
堅守崗位 為1萬余名客戶提供服務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如今,國網察隅縣供電公司所轄供電面積1.92萬平方公里,輸配電線路39條,總長度1054公里,為1萬余名客戶提供供電服務,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保障了當地群眾用電。
“察隅電網網架薄弱,我們需要按照電壓等級對電網進行全面評估,對電網進行精準測寫畫像。并針對問題全面細化規劃方案,以村為單位,形成一村一方案。完成‘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保障社會發展與電網發展相互協調……”說起工作,鐘仁權滔滔不絕。
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西藏五一勞動獎章……雖然已獲得多項榮譽,但鐘仁權依然秉承初心,不斷鉆研學習,不肯懈怠。“電力工作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技能和管理能力,因為我們的工作關乎千家萬戶的正常生活秩序,我們必須保證持續、穩定的供電服務,不能有任何閃失。”鐘仁權說。
有人說:“點亮一盞燈并非難事,守護萬家燈火也非易事。”鐘仁權和同事們扎根基層,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寒冬酷暑,巡視設備、摸排線路、搶修故障,電網所及之處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當被問到投身電力事業的初心時,鐘仁權告訴記者,自己一直想做一名“光明使者”,每當看見萬家燈火亮起,他知道那光明有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