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上手機、收拾好背包,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拉丁嘎村護林員索朗次仁又走上了巡護林木的道路。
拉丁嘎村在巴宜區西北,周圍都是濃密的原始森林。沿著林中小路越走越遠,索朗次仁不時對周邊的林木拍照、記錄,將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傳到系統后臺。這是林芝市專門為護林員打造的一款手機應用,不僅能記錄巡護中發現的問題,還能記錄護林員的軌跡,保證護林工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而這一切,離不開穩定的網絡支持。“自從村里接入了5G網絡,我們能使用的裝備設施越來越多,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索朗次仁告訴記者。
對拉丁嘎村村委會主任格桑才旦來說,他見證了村莊網絡的迭代升級——從一個網頁都打不開,到如今可以流暢觀看在線視頻。
更感意外的是不少遠道而來的游人。在村口的道路上,格桑才旦時常能見到直播的旅游者。因為周圍是知名的森林公園,不少游客在旅途中都會途經拉丁嘎村。覆蓋村莊的5G網絡,讓這些游客的分享變得更加便捷,打卡也變得更加容易。
“其實,這也讓我們村子更有知名度。在村里發布社交媒體的內容,常常帶著村子的定位,很多后來的游人按圖索驥,也把這里設為目的地。在村里歇歇腳、吃點小吃,在小賣部買點東西,總歸是對村莊發展有所幫助。”格桑才旦說。
更加便捷的網絡也讓外界越發了解林芝。每年的3、4月份,林芝桃花節在多地開幕,游客眾多。依托5G網絡的高帶寬,這些美景所在地都會開展桃花勝景慢直播,讓各地觀眾足不出戶就能欣賞桃花美景。此外,米林縣的蘋果和葡萄、察隅縣的獼猴桃、墨脫縣的石鍋和茶葉等都會通過5G網絡進行豐收地的現場直播帶貨,富農興農。
5G網絡的覆蓋,給產業發展也帶來了新思路。為更好地將信息化技術與傳統農業相結合,山南市雅礱生態農牧業有限公司建設了智慧大棚項目,應用5G+物聯網技術,實現農業大棚種植生產自動化、管理智能化,每年可節省人工成本650萬元,玉米產量提高15%,番茄產量提高29%,維修成本降低至原有水平的50%。
位于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甲瑪鄉的巨龍銅礦,礦山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面對惡劣的作業環境,西藏巨龍銅業打造露天礦“5G+無人駕駛”應用項目,有效降低了人員投入,改善了工程作業環境,對西藏工業互聯網領域升級轉型有著標桿作用。
來自西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藏全區累計建成5G基站超8700個,發展5G用戶184萬戶,實現所有鄉鎮5G網絡全覆蓋,全區每萬人擁有5G基站23個,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