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高原,色彩斑斕,宛如畫卷。
4日至6日,林芝魯朗,第三屆中國西藏“環喜馬拉雅”國際合作論壇舉行,高朋滿座,共話未來。
本屆論壇特別設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平行分論壇,著重凸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體現了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
多年來,西藏自治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和惠民廣度,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守護環喜馬拉雅地區生態作出不懈努力。將全區超過50%的國土面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處,野生動物種群呈恢復性增長,藏羚羊種群數量超過30萬只。藏馬鹿超過800頭。大氣、水、土壤各項指標表明,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西藏清新的空氣、郁郁蔥蔥的森林是中國環境保護卓有成效的證明。”巴基斯坦外長吉拉尼說,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承諾和努力,為能源轉型和清潔發展獻計獻策,投入資金。
智利眾議院第二副議長瓦倫丁娜·西卡迪尼說,智利將學習中國的先進經驗,同西藏自治區這樣在環境保護和尋求可持續發展上作出引領性努力的地區加強合作。
環喜馬拉雅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之處,這里人口眾多、文明多元、生態多樣,是亞洲的“江河源”“生態源”和全球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普遍面臨氣候變化影響帶來的生態退化、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多重挑戰。
對此,蒙古國副總理阿瑪爾賽汗表示,“環喜馬拉雅”國際合作論壇為保護高海拔生態系統免受氣候變化影響、可持續發展和該區域各國之間的相互理解、各國適應氣候變化以及擴大人道主義領域的交流提供重要助力。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一個全球性的目標,需要各國齊心協力。”緬甸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部部長欽貌伊說,“因此,我們致力于推動高質量的發展,并努力構建一個團結繁榮、文化先進、和諧美麗的國家。”
中國林業科學院原院長劉世榮建議,自然保護地對于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藏及青藏高原瀕危、關鍵物種的保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可以構建以國家公園群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促進青藏高原的適應性管理及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及提升。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李桑表示,論壇的舉行,表達了全區各族群眾以及參會嘉賓、各位有識之士的共同愿望。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總結、充分吸納本次論壇的新思路、新理念,主動分析和應對美麗西藏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加強學術成果應用推廣,高質量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高水平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高起點建設美麗西藏,為打造美麗中國西藏樣板貢獻智慧和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