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于有新耳朵啦!”藏族男孩扎西(化名)既興奮又羞澀地對爺爺說道。
記者6日走訪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市五官科醫院)了解到,該院眼耳鼻整形外科團隊在西藏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歷時五個小時,為扎西和達瓦(化名)兩個藏族男孩順利完成小耳畸形耳再造手術。據悉,這是日喀則市首次成功開展該手術。
上海專家在雪域高原開展義診。黃思夢 攝
據悉,在該院黨委書記錢飚、黨委副書記吳岳軍帶領下,眼耳鼻整形外科“悅耳在線”志愿服務團隊的醫護人員赴西藏日喀則市開展“悅耳愛傳遞滬藏一家親”公益行活動。從海拔4米到海拔4000米,一場跨越5000公里的“愛心傳遞”連接起滬藏兩地。本次活動由“耳聰目明健康‘童’行”慈善項目支持。
據介紹,本次公益行緣起上海市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2022年,上海市五官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孫希才作為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擔任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在工作中,他發現日喀則地區有許多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孩子前來就醫。
孫希才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患兒外耳廓畸形甚至“沒有耳朵”的外貌,可能導致社交障礙或心理問題;因耳道閉鎖或狹窄造成中重度的聽力障礙,可能導致語言學習障礙和交流困難。但是當地醫療條件有限,不能完成高難度的耳再造手術,去往外地就醫的手術費、交通費、住宿費對經濟條件有限的患兒家庭是不小的負擔,還有語言不通等問題,這些孩子往往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為此,孫希才與上海市五官科醫院眼耳鼻整形外科進行了溝通,希望能夠為這些孩子再“造”耳朵。學科主任張天宇教授了解相關情況后,立即表示可以組織專業的醫護團隊赴當地手術。孫希才整理了既往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就診的當地各區縣患者資料,并聯系眼耳鼻整形外科遠程會診,最終確定12歲的扎西和16歲的達瓦為第一批手術患者。
據介紹,全耳廓再造術是整形領域最具挑戰性的手術之一,醫生不但要細心雕琢精致的耳廓支架,還需完成厚薄適中、血供良好的皮瓣制作,是醫術與藝術的巧妙融合。手術需要團隊成員的豐富經驗和密切配合。上海市五官科醫院眼耳鼻整形外科專注于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功能耳再造技術,已開展聽力重建及全耳郭再造手術5000余例,是中國最大的耳再造中心之一,牽頭制定了國內及國際小耳畸形專家共識。
上海專家在日喀則開展公益手術。徐昊 攝
張天宇教授帶領傅窈窈副主任醫師、李辰龍主治醫師、何愛娟主治醫師、鄭碧君護師組成團隊,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難,成功在高海拔地區完成兩臺全耳郭再造術。由于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醫療條件有限,為了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團隊還從上海帶去了手術所需的特殊器械耗材。
今年是上海創新開展“組團式”醫療援藏的第八年。8年以來,上海市五官科醫院每年都選派一名醫務人員赴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開展援助工作,錢飚表示,此次公益手術進雪域是“從0到1”的突破,是新起點,也是新征程。未來,醫院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日喀則的醫療工作,造福當地民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