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氣象局獲悉,自2018年8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 中國氣象局推進西藏氣象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以下簡稱“第二輪省部合作”)簽署以來,中國氣象局、自治區財政累計投入32.4億元,西藏氣象基礎業務能力快速提升,實現了“縣級氣象服務機構全覆蓋、鄉(鎮)自動氣象站全覆蓋”的歷史性跨越;氣象服務公眾覆蓋率達93.8%,公眾滿意度85分以上。
綜合氣象觀測能力大幅提升。全區各類氣象站由2018年的289個提升至1126個,天氣雷達由4部增長至14部,常態化接收26顆多源衛星數據。優化站網布局,填補了羌塘自然保護區、高原典型冰川區、江河源頭的氣象監測空白,以地基觀測為主、遙感觀測全覆蓋的地空天一體化觀測布局基本形成。正式運行的“天擎”平臺,為實現地面、高空等130種數據在線服務,為氣象精細服務提供了堅實的信息數據支撐。
氣象預報預測水平明顯增強。目前,西藏實現西藏區域內3公里、重點區域1公里,0—3天逐小時更新的智能網格預報業務,完成了由站點預報向格點預報的轉變。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提升至83%以上,暴雪預警準確率達到95%,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30分鐘、重點城市達到40分鐘。
基層氣象服務能力提升成效顯著。新建14個新設縣氣象局,改造完成32個國編縣局,規范基層縣局氣象服務流程,推廣重大天氣過程“叫應”制度,在全區7市(地)、66個縣(區)、549個鄉鎮印發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夯實了基層防災減災工作基礎。
衛星遙感應用能力逐步提升。新建2個風云衛星地面直收站,實現風云系列衛星數據實時接收和處理。搭建的高分數據一站式服務平臺、精細化林火遙感監測平臺和常態化發布的湖泊、植被等6類生態監測公報,為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和高原氣候治理提供了決策依據。
氣象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通過將氣象職工納入少數民族骨干培訓計劃和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勞模人才培育計劃等方式,有效拓寬了氣象人才培養平臺。加快培養高層次人才,已形成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職專家2人、入選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入選中國氣象局“十百千”計劃5人的良好局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