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雪頓節前聊藏戲

      發布時間: 2023-08-14 09:11:00 來源: 中國西藏新聞網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措麥藏戲團部分演員。 記者 格桑倫珠 攝


      雅礱扎西雪巴小演員。 記者 格桑倫珠 攝


      拉薩市其瑪卡藏戲隊演出場景。記者 格桑倫珠 攝


      “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小朋友戴上藏戲面具,感受非遺文化。記者 格桑倫珠 攝

        起源:從儀式到“阿吉拉姆”

        一年一度的雪頓節即將來臨。說起雪頓節這一拉薩年度民俗文化盛事,除了主打吃酸奶、過林卡,其最大的看點還有藏戲匯演。

        據老人回憶,從前每臨雪頓節,西藏各地著名的民間藏戲團要克服種種困難,尤其是交通帶來的不便,提早多日從各地趕來,齊聚拉薩,等待演出日的到來。

        這也是藏戲迷們每年可以在哲蚌寺、羅布林卡、宗角祿康盡情領略觀賞、過足戲癮的絕佳時機。作為拉薩一年一度最古老的節慶之一,雪頓節也被稱為“藏戲節”。

        關于藏戲的起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在此提及兩點:一是傳統儀式,即“羌姆”;二是公元8世紀的白面具藏戲,關于這一說法,據《西藏王統記》記載,公元8世紀,在松贊干布頒發“十善法典的慶祝大會上,“令戴面具,歌舞跳躍,或獅或虎,鼓舞曼舞,依次獻技……”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時西藏各種歌舞技藝和表演藝術,已經同場演出,為綜合性的戲曲藝術奠定了基礎。

        因此,多數學者認為,藏戲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世紀。

        援引著名戲劇家、理論家劉志群先生的話:“藏戲是個很古老的劇種。起源可追溯至1200年前,即中唐時期;而初步形成于普遍傳說的十四、五世紀的唐東杰布時代。”

        如劉志群先生所言,關于藏戲的歷史,總是繞不開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唐東杰布。

        唐東杰布的故事在西藏流傳甚廣且極具神話色彩。他是西藏歷史上的大成就者,更是受西藏人民愛戴和敬仰的傳奇人物。唐東杰布意為曠野之王,他常懷悲憫百姓之心,一生關注民間疾苦,曾發宏愿,不論付出何種代價,此生要為百姓修建橋梁。

        為募集造橋資金,他行醫治病,募集鐵塊鐵環;利用自己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游說人們捐資修橋;他還開采鐵礦,親自掄錘打鐵。

        而至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唐東杰布為了募集更多資金,勸邀當時山南瓊結地方的七姐妹組成演出隊,由他親自改編傳統的對白劇和歌舞曲,加入人物故事情節,打造出一個屬于藏族特有劇種——“阿吉拉姆”即藏戲。就這樣,懷著為人間疾苦發聲出力的初衷啟航,在此后的幾百年里,藏戲開啟了一場由民族到世界的文化盛宴。

        唐東杰布因此被視為藏戲的鼻祖。今天,在每一場藏戲演出里,都可以見到唐東杰布的形象被藏戲演職人員感念。

        發展:從民間走向非物質文化遺產

        藏戲是一門以歌舞形式表現文學內容的綜合藝術,它取材于民間故事、歷史傳說等,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是西藏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西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藏語中,藏戲被稱為“阿吉拉姆”,意為“仙女姐妹”,得名于唐東杰布組織的七姊妹演出隊。這也是距今有600余年發展歷程的山南瓊結卡卓扎西賓頓白面具藏戲的原型。

        唐東杰布對流傳于瓊結賓頓流派的白面具藏戲進行改編、創新,隨著時間發展,形成了藍面具戲之迥巴藏戲,標志著藏戲藝術逐漸走向成熟。

        作為西藏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種類,藏戲的直接源頭是藏族民間說唱藝術,配以民間音樂、歌舞、繪畫(化妝)等。

        17世紀,逐漸興盛的藏戲形成了以唱、誦、舞、表、白等形式為主的生活化的表演程式。原系廣場劇的藏戲,以白面具藏戲、藍面具藏戲、昌都藏戲等為主,在西藏流傳開來。

        相傳,藏戲傳統劇目有“十三大本”。至今,仍經常上演的則是被稱為“八大藏戲”的《文成公主》《諾桑王子》《朗薩雯波》《卓娃桑姆》《蘇吉尼瑪》《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

        從20世紀50年代回溯至今,西藏社會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跨越了上千年的歷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作為民間文化的集大成者,藏戲,或者說藏戲表演者的身份也在新西藏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帶著泥土的氣息走來,不僅成為當今學界的研究對象,而且成為了這一古老藝術的傳承人、繼承者,獲得了應有的社會地位和尊重。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西藏各地的藏戲藝術流派進行了全面挖掘和普查、搶救和保護、發展以及創新,成立了專業藏戲藝術團體,培養了一大批藏戲表演、創作和研究人才。如今,改編、創作的作品和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藏戲的表演內容和形式更趨豐富多元,表演技藝與藝術內涵更趨完美。

        近年來,藏戲藝術得到了更加全面的發展,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成為地方特色濃郁、群眾基礎扎實、發展前景廣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06年5月,藏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藏戲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現狀:廣場與舞臺的百花齊放

        藏戲歷史悠久、流傳廣泛,集成西藏文化藝術的精粹,擁有極為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研究西藏社會、歷史文化、民族宗教以及人文類學科的珍貴資料。

        在西藏,藏戲的主要流傳地在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區。阿里和昌都兩地有零星的傳承和發展。

        一項由自治區群藝館、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的全區藏戲隊伍最新現狀數據表明,截至目前,全區共有藏戲隊154支,其中,專業院團1家、民營藏戲隊6家、民間藏戲隊147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3名、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3名。

        民間147支和民營6家藏戲隊伍中,拉薩28支、日喀則85支、山南35支、昌都4支、阿里1支。在西藏最負盛名、規模較大且傳承時間較長的有拉薩城關區娘熱藏戲隊、雪藏戲隊、堆龍覺木隆藏戲隊;日喀則昂仁日吾其迥巴藏戲隊、仁布江嘎爾藏戲隊、南木林湘巴藏戲隊;山南雅礱扎西雪巴藏戲隊、瓊結卡卓扎西賓頓藏戲隊、錯那市門巴阿吉拉姆藏戲隊、浪卡子曲括子藏戲隊;昌都江達崗托藏戲隊、左貢田妥寺藏戲隊、強巴林寺藏戲隊;阿里普蘭科迦藏戲隊。

        被稱為“藏戲最古老的真化石”的山南雅礱扎西雪巴藏戲隊,最初由唐東杰布創立。其舞姿、腔調都保留了古時的特色,因而也受到戲迷們最普遍的尊崇。一直以來,這個劇團的招牌劇目是《諾桑王子》。歷史上,雪頓節第三天,該隊要在羅布林卡獻演這出劇目。

        過去,每個民間藏戲隊都有一兩個招牌劇目。如今,每家民間藏戲隊伍多了幾個拿手劇目。拉薩城關區娘熱藏戲隊更是能完整演繹“八大藏戲”。

        據悉,為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目前,自治區文化廳授予了全區154支藏戲隊伍“藏戲傳習點”的稱號。

        此外,1960年11月,在原覺木隆藏戲班的基礎上,自治區藏劇團正式成立。成立至今,該團以挖掘研究、傳承保護、發展創新和傳播引領藏戲事業為己任,經過幾代藏戲工作者的不懈奮斗,使古老的藏戲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形成了集編、導、演、研于一體的現代化省級專業戲曲院團。

        截至目前,自治區藏劇團已完成《白瑪文巴》《諾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薩雯波》《蘇吉尼瑪》及《文成公主》六部藏戲的改編,即從廣場到舞臺的演繹工作。該團計劃今年完成《頓月頓珠》的改編;于2024年完成最后一部《智美更登》的改編。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欧美一级高清| 免费观看a级毛片|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a|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精品系列|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免费v片在线看| 色多多视频官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成年片人免费www|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欧美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 午夜激情电影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综合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特黄毛片| linmm视频在线观看|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特级毛片AAAAAA|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韩国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97天天摸天天碰天天爽|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久久偷看各类wc女厕嘘嘘| 欧美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 自拍偷拍校园春色|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日本爆乳片手机在线播放|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欧美高清免费一级在线|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精品国产va久久久久久久冰|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高清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