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藏博會展覽展示館和產品展銷館自6月17日開館,受到了國內外廣泛關注和區內外各族干部群眾、廣大游客的熱烈歡迎。近日,記者從自治區商務廳了解到,第五屆藏博會產品展銷一期至四期(6月17日—6月26日、6月29日—7月8日、7月9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8日),產品展銷館線上線下累計銷售額近5000萬元,累計進館29.5萬人次。
2000余種本地產品參展 成交額近1500萬元
簽約項目合同60個 協議投資531.83億元
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自治區招商引資局局長王友華介紹,通過此次藏博會的招商引資會共簽署戰略框架協議7個,簽約項目合同60個,協議投資531.83億元。簽約項目將貫徹新發展理念,對接自治區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前期工作扎實深入,能夠落地見效。針對本屆藏博會簽約的60個項目,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治區招商引資局)將在優化服務、優化管理、優化環境上狠下功夫,確保資金早到位、項目早開工、企業家早收益。
西藏羌派藏藥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貢布多杰在第五屆藏博會上與那曲物流中心管理局簽訂高原特色藥材及土特產保健品生產加工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我們公司位于那曲市藏醫藥眾創空間,簽約之后,公司將盡快推進項目建設落地,為助力那曲經濟社會發展,為西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貢布多杰說。
“下一步,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治區招商引資局)將扎實做好包保服務,將根據項目投資規模,分級建立領導包保服務機制,重點圍繞政府審批事項推進聯審聯批,提升政務效率,加快落地進度;同時,將建立簽約項目管理臺賬,對資金到位、開工建設、投產運營等情況進行全過程、無縫隙跟蹤督導,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困難和問題;另外,將大力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加大土地、金融等要素支持,優化政府審批流程,兌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嚴格公正文明規范執法,努力創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投資生態,讓企業家在西藏放心投資、安心發展、舒心生活。”王友華說。
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
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
據自治區商務廳貿促會辦公室主任巴桑介紹,本屆藏博會共有473家本地企業2000余種產品參展,本地企業主要參展產品有牦牛絨制品、西藏蜂蜜、牦牛酸奶、天然飲用水、青稞制品等七市地的特色產品和旅游精品。同時,在高原特色產業展區內設置9個特裝展位,分別展示藏文化體驗、高原特色農牧業產品、高原健康產品、高原民族手工藝、高原綠色家居產品、高原特色飲品、高原青稞制品、高原牛羊絨制品、藏醫藥產品共150余種產品,產品選擇多種多樣。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方式舉辦,同時參展規模進一步擴大,參展產品多樣性、高端化,種類也實現了新突破。除此之外,還有612家國內外企業參展,產品類達到近萬種。
“我們今年有茶葉、貝母、足浴粉、然粑、野蔥等13款產品參展,都是我們合作社生產研發出來的產品,每屆藏博會我們都在參加,銷售額是一屆比一屆好,本屆藏博會我們銷售金額近11萬元,比第一屆的銷售額翻了好幾倍。”比如縣良曲露域特色產品農牧民專業經濟合作社負責人加旺龍珠笑著說。
巴桑介紹,本屆藏博會產品展銷總成交額4900余萬元,近5000萬元,線上銷售額1400萬元,線下銷售近3600萬元,其中國外參展企業成交額預計為1749萬元,區外參展企業成交額303萬元,區內參展企業成交額1500余萬元,藏博會的國際化水準正在不斷提升。
“我是第三次參加藏博會,地毯銷量比以前都要好,這次我們的銷售額在25萬元左右,期待第六屆藏博會,我們還會再來參加的。”來自尼泊爾的商家Amar說。
據自治區商務廳廳長陳軍介紹,本屆藏博會是首次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辦會模式,搭建了線上展覽展示和互動體驗平臺,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展示了西藏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 新模式。據統計,第五屆藏博會產品展銷一期至四期(6月17日—6月26日、6月29日—7月8日、7月9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8日),產品展銷館線上線下累計銷售額近5000萬元,累計進館29.5萬人次。
“這次藏博會期間,我帶家人去逛了好幾次,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新收獲,在展館里面看到有能燒到100度的燒水壺、能帶回家的桑拿房等現代化高科技元素;唐卡、藏文書法、編織、金屬鍛造等優秀傳統文化因子,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充分展現西藏藝術文化的多元魅力,作為西藏本地人,我感到非常高興和驕傲,祝愿我們本地的產品能銷售到世界各地。”市民德吉說。
“此次藏博會展覽展示成功舉辦,為西藏旅游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搭建了高端展示、開放合作、經貿交流和宣傳推介的國際化平臺,充分展現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在西藏的成功實踐和輝煌成就,充分彰顯西藏生態之美、人文之美、歷史之美,把一個生機勃勃、繁榮發展、未來可期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呈現給世界,達到了預期目的。”陳軍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