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與兩位濕地管護員細聊巡護工作,旦追次仁和次仁扎西娓娓道來,講述了這幾年巡護濕地所見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是指生態環境方面的向好,也是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隊伍中來,大家一起去探索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
保護好生態環境,究竟能夠給當地帶來什么?
兩位管護員舉了個例子——以前,村民防火意識不強,總有人在林區抽煙。自從旅游發展起來,大家意識到美景是招攬游客的最大優勢,好生態才是“鐵飯碗”。而在樹林、草地里抽煙很有可能會引發火災,一根煙頭毀掉的是郁郁蔥蔥的森林,燒掉的是自己甚至全村的發展前途。意識到這一點后,基本沒有群眾在林區吸煙了。
正如上述例子里展現的邏輯——切實享受到好生態帶來的“紅利”,才更重視生態保護。
山水間的“家”,“家”在山水間。保護好山山水水,“家”才能更興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些地方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又一個村莊,從點到面,再到連成片,村村都端起“生態飯碗”,走向致富路。
這些都是林芝市在努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過程中,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機生長”的生動寫照。
“家”在山水間,“家”在變更美。接下來,林芝市將堅定地走好“綠富雙贏”的發展路,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共繪一幅“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秀美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