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核心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倍受矚目。從事生態學相關教學和研究工作31年的全國人大代表、西藏大學生態學教授拉瓊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仍需摸清家底,也需要更多生態學高端人才加入支持。
拉瓊介紹,青藏高原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形成了大量的高原特有種,這些特有種在長期的高海拔適應性進化過程中受到強烈自然選擇,產生了豐富的遺傳變異,具有極強抗逆性。因此,青藏高原是全世界極端環境下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之一。
拉瓊介紹,近年來,藏羚羊、雪豹、黑頸鶴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增多,生態類地方法規相繼出臺,各類自然保護區建立,西藏50%以上國土面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尤其將西藏提升至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的高度。
在拉瓊看來,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是長期工程,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應關注到發展局限。
他說,近年來,雖然包括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在內的各類大型科考均在進行,但除高原典型的一些旗艦物種,目前還沒有完全摸清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家底,特別是昆蟲、兩棲爬行動物、孢子植物完整的物種組成;還未完成完整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家底的登記造冊任務,已有的各類本底調查數據還未統一共享、系統整合。
他表示,亟需整合各方力量,加快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家底的系統調查,特別是還處于調查空白的區域,查漏補缺,整合現有各類調查數據進行登記造冊。
另外,拉瓊研究團隊就西藏極小種群開展了多年調查。他說,極小種群是當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領域之一,目前西藏野生植物極小種群包括墨脫百合、西藏八角蓮、毛瓣綠絨蒿、白花芍藥等,但目前種群生態學研究鮮有涉及,需進一步加強相關野外調查、監測和保護力度。
西藏如何培養專業生態學人才,也是拉瓊作為學術帶頭人必須思考和努力解決的問題。1979年,西藏師范學院(西藏大學前身)設立了生物科學專業。到目前,西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擁有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6個本科專業,已形成本碩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但是高端人才缺口仍很大。
拉瓊表示,解燃眉之急還需擴大高端人才隊伍,不僅要引進還應定向培養,打造西藏本地的專業人才隊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