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我擁有了自己的事業,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養活家人,日子過得越來越幸福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納西村村民齊生感動地說。
齊生幼時便高位截癱,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15年,齊生一家迎來希望的曙光,他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精準扶貧對象。但齊生并沒有就此停止努力,靠著國家的各種補貼去生活,而是立足自身特長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了解這一情況后,芒康縣殘疾人聯合會替齊生申請了殘疾人創業扶持資金,支持他走上了創業之路——制作火爐。如今,除了火爐,齊生還會制作長椅、藏式床等家具,一年有6萬余元的收入,生活變得十分滋潤。
社會救助工作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黨的十八大以來,芒康縣在中國殘疾人服務平臺登記持證人員共2927人,其中享受“兩項”補貼2660人。十年來,共兌現“兩項”補貼資金2167.96萬元。
談起自己在芒康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的生活,90歲的央青老人感慨道:“在這里吃、住、穿、看病都不用花錢,民政局每個月還會發補貼,這是我做夢也想不到的好生活。”
出生在舊西藏的央青老人,無兒無女。2002年,芒康縣幫達鄉黨委、政府把央青納入“五保老人”(特困人員);2015年,央青老人住進了芒康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
在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利民政策支持下,近年來,芒康縣養老服務制度不斷完善,目前全縣特困人員共計448人(其中集中供養72人,分散供養376人)。集中供養人員每人每年生活補貼為14461元;分散供養人員每人每年生活補貼為7740元。十年來共兌現生活補貼資金2885.07萬元。
“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今天我可能還孤苦無依呢。”今年32歲的扎西達瓦說。
扎西達瓦6歲時成為孤兒,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得以繼續完成學業。懷著感恩之情,2015年大學畢業后,扎西達瓦回到了家鄉,成為措瓦鄉措瓦村選派支部書記。為了更好地回報社會,扎西達瓦經常走訪村里的特困人員、貧困學生,為他們送去生活物資、文具、衣物等。
截至今年,芒康縣共有孤兒152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共有45名,收養率達100%,且補助標準逐年提高,十年來共兌現生活補助資金454.45萬元。
“多虧黨和政府還有父老鄉親們給我送來的‘及時雨’,保住了我的生命。”芒康縣幫達鄉加嘎村村民次仁江措說。
2019年,次仁江措被查出患有慢性腎功能衰竭,高昂的手術費成了難題。得知情況后,幫達鄉黨委、政府和芒康縣民政局先后分批下發臨時救助資金6.5萬元,加嘎村村民捐款4萬元,解了次仁江措的燃眉之急。同時,幫達鄉還把次仁江措納入農村低保“單人保”,讓他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為進一步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著眼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問題,芒康縣制定了《芒康縣臨時救助實施細則》《芒康縣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目前,全縣共臨時救助13022人,救助資金987.49萬元。
芒康縣民政局負責人表示,芒康縣民政局還將持續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把兜底保障網織得更密、編得更牢,為困難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