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寧波、紹興工作組以更加貼近比如實際、更加體現浙江特色的舉措,扎實推進比如各項事業發展——
總投資4650萬元的寧波路改造提升工程讓比如縣城居民出行不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募集計劃外資金1000萬元捐建的比如縣鎮海雙語幼兒園有效改善了當地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現狀;
9個景點深入改造項目為比如縣旅游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
翻開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寧波、紹興工作組干部的工作記錄,一組組數據記錄著比如農牧民群眾日益增強的獲得感,一項項援藏民生工程見證著農牧民群眾持續提升的幸福指數。
2019年7月以來,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寧波、紹興工作組以更加貼近比如實際、更加體現浙江特色的思路和舉措,扎實推進教育、醫療、產業等事業發展,用“浙”速度在藏北羌塘草原創造奇跡,讓一個個“不可能”逐步變成“現實”。
醫療援藏:縣外轉診率由90%降至36.5%
5月22日,在比如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寧波援藏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曹科的示范帶教下,比如縣人民醫院首次成功開展“痔瘡套扎手術”,填補了比如縣普外科開展此類手術的空白。
這是浙江省第九批醫療援藏工作取得的成果之一,也是寧波工作組以群眾得實惠為落腳點,緩解農牧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又一成功實踐。
近年來,在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寧波工作組的無私援助下,比如縣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著力破解農牧區醫療事業發展難題。寧波工作組立足比如實際,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募集計劃外資金380萬元,成立了那曲市首個醫療教育培訓基地,為導師帶徒、遠程教學、遠程會診等提供陣地保障;打造了“胃腸鏡診療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8個新學科,購置了CT、核磁共振、高端胃腸鏡等醫療設備,比如縣人民醫院硬件軟件設施水平全面提升;出臺引進醫學緊缺人才管理辦法,截至今年4月,共招聘區外各類人才143人;利用援藏和醫聯體等幫扶渠道,先后選派100余人次本土醫技人才到浙江、山東等區外三級以上醫院進修學習,給比如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成立“天路醫行”志愿服務隊,把健康送到農牧民群眾家門口,截至目前,已進行巡回醫療診治20余次,服務農牧民群眾8900余人,免費送藥價值5.4萬元。
“近年來,在寧波工作組的支持下,比如縣域醫療體系不斷完善,學科建設使縣人民醫院診療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信息化、片區化讓鄉鎮衛生院首診能力和健康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村醫改革打通了農牧民就醫的最后一公里,農牧民也有了家庭醫生。”比如縣人民醫院院長達娃加才說,2020年,比如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縣級二級甲等醫院。目前,比如縣人民醫院已經能夠獨立開展腹腔鏡下膽囊切除、宮腔鏡等微創手術以及靜脈曲張高位結扎抽剝等30余種常規手術,全縣縣外轉診率從2019年的90%降到2021年的36.5%。
教育援藏:推動優質資源向比如流動
3年來,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寧波、紹興工作組緊緊圍繞強基礎、創特色、破難題、促交流等方面工作,著力推動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向比如傳輸流動。
比如縣茶曲鄉小學位于怒江峽谷間,現有在校生296名,因當地特殊的地理構造,學校飲用水一直存在顏色偏黃、水質較硬、口感苦澀等問題,尤其是到了枯水期,味道苦澀的水根本無法滿足師生日常所需,學校不得不組織師生到數里外的怒江邊上去挑水。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援藏工作隊積極和紹興愛心人士聯系,籌集資金10萬余元,專門用于給師生們購買純凈水。
2020年5月4日,當送水車抵達茶曲鄉小學時,校門口早就站滿了等待的師生,至此,茶曲鄉小學師生擺脫了多年來喝不到干凈水的苦惱。“我是土生土長的比如人,從小就知道茶曲的水質不好,尤其當了校長之后,看到孩子們的飲水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這次,紹興愛心水的到來解了學校用水的燃眉之急。”望著眼前的280多桶純凈水,比如縣茶曲鄉小學校長倫珠感慨萬千。
其實,像這樣的援助故事還有很多,為促進比如教育均衡發展,寧波工作組聯系愛心企業捐贈電腦等物資,折合人民幣約250萬元;為解決比如一中學生冬天沒有熱水的困難,紹興工作組幫助比如一中修建了“愛心陽光洗衣房”;為幫助困難學子,紹興工作組通過協調成立“浙江吉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比如助學關愛基金”……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指標。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紹興工作組將構建“紹興比如信息化教學共同體”、開創并打造有特色、富成效的比如信息化教學確定為教育援藏工作的品牌創建點加以全力推進。2019年10月,比如首個信息化教室和首個信息化錄播教室在比如二小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12月,上虞實驗小學和比如二小實現了遠程課程同步共享互動;2020年7月,根據“均衡布點、基本覆蓋”的要求,達塘小學和白嘎小學網絡信息化錄播教室建成,同時開通上虞實驗小學與以上各校的遠程課程共享。
干部教師隊伍建設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為全面提升本地干部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紹興工作組依托優質教育資源,打造教師研修共同體,完善面對面交流與信息化交流的互補。在比如建立紹興名師工作室分站,發揮全國各地名師示范性效應,推動建立了一批比如縣籍的名師;組織比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黨建工作等培訓班赴紹興上虞培訓,培養了一批助推比如信息化教學、黨建工作的中堅力量。
產業援藏:從“0”到“1”再到“N”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基礎。
立足比如實際、羊秀鄉情,紹興工作組墾荒地變藥田,探索一條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道路;科學布局全域旅游,深入改造9個景點,怒江第一灣觀景臺、茶曲鄉骷髏墻民宿及大地藝術項目、羊秀鄉民宿合營項目、薩普酒店項目……為比如旅游增加新的拉動要素。
針對比如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寧波工作組把產業援藏作為促進比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努力實現援藏項目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2020年4月,首個實體產業援藏項目——西藏長榮娜秀制衣公司落地比如。“從接洽對接到投產運營,這條年產30萬套校服的生產線僅用了5個月,在雪域高原上跑出了‘浙’速度。”比如縣商務局長彭海說。
西藏長榮娜秀制衣公司的落地,填補了比如縣實體工業制造企業的空白,產業援藏實現了從“0”到“1”,公司投產后,當年產值就突破2000萬元,2021年,產值突破3000萬元,累計培訓產業工人1100余人次,162名農牧民在家門口端起了致富的“產業飯碗”。
得益于西藏長榮娜秀制衣公司的成立,比如縣農牧民群眾土豆成為了該公司生產車間的員工之一,在師傅“一對一、手把手”的言傳身教下,他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熟練的掌握了服裝裁剪技能,每個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
2021年9月,長榮娜秀區域總部建設啟動,引進甬如特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現代制品、怒江源圖文傳媒、農村電商孵化平臺、精品民宿等項目,產業援藏實現了“1”再到“N”的集聚發展。“目前,公司擁有1個商標、6個知識產權專利,預計再過3年,在自治區校服市場占有率將達到25%以上,年營業收入超8000萬元。”聊及未來企業的發展,西藏長榮娜秀制衣公司總經理葉萬華信心滿滿。
回顧成績,羌塘草原見證了浙江援藏干部的辛勤付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寧波、紹興人民將繼續在雪域高原上,續寫新的援藏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