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吃過加加面,就等于沒來過鹽井。”加加面是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鹽井納西族民族鄉的一道特色美食。
滇藏線214國道橫穿鹽井,近年來絡繹不絕的自駕進藏游客悄然帶火了這個小鎮,加加面也成了“網紅打卡”必吃的一道美食。距主干道不遠,納西族婦女果拉卓瑪開的“果拉叢”面館生意十分火爆。一碗加加面25元,不限量,吃飽為止。“加油,再來一碗!”忙碌的果拉卓瑪一邊不停地為客人加面,一邊熱情地招呼著客人。
鹽井加加面相傳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面用當地特產蕎麥磨制而成,口感筋道,伴著藏香豬肉做的臊子,配以蔥花等作料,味道鮮美。因量少,一碗面一口就能吃完,也稱“一口面”。
芒康縣,位于川滇藏三省交界處,境內有千年古鹽田,還有壯美的達美擁雪山、奔騰的瀾滄江、珍稀滇金絲猴等自然人文景觀,是眾多游客,特別是自駕、騎行游客首選的進藏第一落腳點。
曾經的茶馬古道上騾馬鈴聲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如織的游人紛至沓來,當地群眾足不出戶就實現了就業,吃上了“旅游飯”。據旅游部門統計,2021年全縣接待游客46萬多人次,旅游收入達703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了40%和25.7%。
與鹽井鄉一江之隔的曲孜卡鄉是全國第二批特色小城鎮,海拔2300多米,氣候宜人,更有從達美擁雪山汩汩泉涌而出的108口溫泉,使這里成為遠近聞名的康養休閑度假勝地。
幾年前的曲孜卡道路泥濘,鄉里多半是低矮的土坯房,農牧民收入來源單一。如今,特色鮮明的藏式小樓錯落有致,街道寬敞整潔,溫泉酒店、特色餐館、超市、郵局、銀行等應有盡有,一派蓬勃興旺的景象。
“依托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風光,曲孜卡目前已融入‘大香格里拉’黃金旅游圈。”剛剛完成進村入戶調研的曲孜卡鄉鄉長井小剛說,曲孜卡鄉自2016年開始打造以康養休閑為主的溫泉小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9億多元。通過康養休閑中心建設,帶動餐飲、酒店業和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渠道。2021年,全鄉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8萬元。
藏東昌都地貌屬橫斷山脈,溝壑縱橫,層巒疊嶂。在脫貧攻堅中,昌都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通過旅游開發,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是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大法寶。同樣,加快產業培育,引導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鞏固已有產業基礎,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構建綠色安全、長遠發展、優質高效的產業體系,也是我們當前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昌都市副市長趙明說。
洛隆縣在歷史上是茶馬古道重鎮,是青稞種植大縣,有著“藏東糧倉”的美譽。在政府部門的培育下,一家主要從事青稞等高原農產品深加工的企業洛宗特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已開發出糌粑餅干、青稞糕點、青稞掛面等50多個特色產品。公司還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與1000多個青稞種植戶簽訂了青稞收購合同,幫助群眾在青稞產業鏈上實現了穩定增收。
初夏時節,一個個產業項目在藏東落地,一大批龍頭企業和品牌產品迅速崛起,在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農牧民的幸福在產業鏈上不斷延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