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東西問丨吉如·巴桑羅布:藏歷新年與農歷春節何以美美與共?

      ——專訪西藏博物館展覽部主任、文博研究館員吉如·巴桑羅布

      發布時間: 2022-03-04 08:53: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農歷春節的年味仍存,雪域高原又在3月初迎來藏歷水虎新年。作為藏族民眾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藏歷新年與農歷春節在歷法、民俗等諸多方面有相近之處,漢藏節日文化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傳承、互融,各有特色亦彰顯共性。在藏歷新年到來之際,中新社“東西問”就此獨家專訪了西藏博物館展覽部主任、文博研究館員吉如·巴桑羅布。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迎接、慶祝新年是漢藏民族共同的文化習俗,由于藏歷與農歷算法不同,新年時間不完全一致。藏歷與農歷歷法是否存在相互影響?

        吉如·巴桑羅布:藏族天文歷算是藏族傳統文化“十明學”之一,在民眾生產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藏族天文歷算在漫長的發展演變中吸納了多民族的科學知識和傳統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結晶。其中,從中原漢地傳入的五行占算、時憲歷、風水學等是藏族天文歷算的重要組成和來源。

        藏族農牧民如今仍習慣根據《西藏天文氣象歷書》中的“春牛圖”來預測來年收成的好壞。該圖由藏族天文歷算工作者根據預先觀測好的天文現象繪制,圖中有牛、牛倌、飛龍、農田、樹木等元素。牛倌的穿著打扮、牛的顏色姿態、飛龍身上的數字等都與來年的氣候條件、莊稼收成等緊密聯系。“春牛圖”即是漢地農歷歷法被吸收進藏族天文歷算的一個典型例子。

        2015年3月16日,藏歷元月二十六,拉薩市堆龍德慶縣古榮鄉加入村村民的春耕儀式。根據藏族天文歷算,當日是一個適合春耕春播的良辰吉日。中新社記者 唐朝楊 攝

        中新社記者:藏歷新年從何時開始成為一種節慶?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吉如·巴桑羅布:由于民俗本身更多呈現為一種口傳文化,藏歷新年成為節慶的準確時間不好判斷。藏族傳統歷法中的一年之始也許是節日的起點。最初可能是非常小型的活動,經過漫長的發展演變成現在的慶祝規模和習俗。目前西藏有四大新年,分別是林芝工布新年、阿里地區普蘭新年、日喀則農事新年以及拉薩新年(藏歷新年)。

        2021年2月10日晚,藏歷新年辭舊迎新“古突”夜,拉薩夜空煙花璀璨。當日是藏歷12月29日,自此,藏族民眾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藏歷新年的一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序幕。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西藏四大新年的形成主要有兩方面因素。首先在于藏歷歷法本身的發展演變,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其次,藏族民眾生活在不同地域,地理環境和氣候各異,節慶充分結合了當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需求。例如,日喀則農事新年就主要集中在傳統的農業種植區。

        中新社記者:藏歷新年習俗經歷了怎樣的演變?習俗和儀式背后蘊含哪些深意?

        吉如·巴桑羅布:西藏四大藏歷新年都是辭舊迎新、慶祝團圓的節日,這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理念。四大新年雖地域、時間不同,但有很多共同的習俗和儀式,其背后都彰顯著藏民族的思想觀念、精神風貌及價值取向。

        藏歷12月29日,人們會吃“古突”,這是一種面疙瘩,要湊齊九種食材。制作古突時還會包入羊毛、木炭、辣椒、鹽巴等,有的還做成太陽、月亮等造型,各具象征意義。比如,木炭象征心黑,如果小孩在古突中吃到木炭,家長則會提醒孩子要為人友善,不能傷害別人。過年時,人們必須給父母、長輩敬獻哈達,以表達感恩、尊敬之情。因此,這些儀式也是家風的教育和傳承,這也是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新年之際,人們也會在柜子上擺放青稞苗、切瑪盒以及家中生產的農畜產品,展現一年來辛苦勞作的收獲,傳達著豐收的慰藉和喜悅。

        2017年2月25日,幾名藏族學生在制作“古突”。當日,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學西藏班的藏族學生通過制作“古突”、表演文藝節目等方式,迎接藏歷火雞新年的到來。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

        隨著時代發展,藏歷新年民俗本身也在變化。在過去,孩子們最期待的是新年穿新衣,現在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新衣的期待已不復往日。以往,卡賽、古突等年貨需要家家戶戶動手來做,現而今各類年貨都能在商店買到,更加便捷。

        2022年2月14日,酥油花手工藝人在拉薩八廓古城現場制作。藏歷新年臨近,酥油花在年貨市場熱銷。酥油花在藏語中稱為“孜扎”,是古時藏傳佛教信眾因冬季沒有鮮花供佛而發明的替代品,如今已是藏族老百姓家庭中必備的年貨之一。中新社記者 貢嘎來松 攝

        過去在藏歷一月初一這天,人們要早起到河邊、泉水邊背水。誰背到第一桶水誰就有福氣和財運。這樣的習俗實際體現的是對勤奮的褒獎和祝愿。而現在,城市里家家戶戶都有了自來水,背水的習俗也在慢慢變化。

        隨著西藏及四省涉藏州縣的社會經濟進一步開放發展,藏族民眾的視野更加開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慶祝新年的方式也愈加豐富多元。比如會組織歌舞比賽、全家觀看“藏晚”等。不過,無論過節方式如何變化,藏族民眾在新年之際闔家團圓的心愿、人與人之間的感恩、互愛都不曾削弱。

        中新社記者:藏歷新年如何與農歷春節民俗互相影響?

        吉如·巴桑羅布:隨著藏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加深,雙方的節日民俗也在潛移默化中互相融合、吸收。這是雙向的文化認同,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種體現。比較起來,藏歷新年和農歷春節的民俗及背后的寓意本身就有諸多相通之處。

        比如,在新年到來前,藏漢民眾都要清除室內垃圾,打掃屋頂揚塵,呈現喜氣盈門、里外一新的氛圍。藏歷12月29日吃“古突”和農歷除夕夜的團年飯均表達了闔家團圓的心愿。給長輩獻哈達、給老人磕頭拜年等習俗都體現了藏漢民族對長輩的尊敬。

        農歷春節有貼春聯、掛燈籠、發壓歲錢的習俗,這些都已被藏歷新年所吸收。如今,藏歷新年的年貨市場上售賣著各類印刷精致的藏文春聯,藏族民眾已經習慣在藏歷新年之際貼春聯、掛燈籠。小孩們也能收到來自長輩的壓歲錢。


      2021年2月,西藏拉薩,藏歷新年來臨之際,民眾選購藏式春聯。中新社記者 貢嘎來松 攝

        近些年來,農歷春節也逐漸成為藏族民眾慶祝的節日。農歷春節期間,拉薩街頭掛滿大紅燈籠,各類慶祝活動豐富多彩,大家互相送上祝福,享受節日的愜意。而在西藏工作生活的許多其他民族民眾,也會穿藏裝、品青稞酒,在家中插上羅薩梅朵,慶祝藏歷新年的到來。這是非常有趣的文化現象。

        2022年1月29日,拉薩宗角祿康公園內,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隨著新春佳節和藏歷新年的臨近,古城拉薩大街小巷張燈結彩,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氛圍。中新社記者 貢嘎來松 攝

        中新社記者:藏族民眾如何看待這種節日民俗文化的互動和融合?

        吉如·巴桑羅布:從歷史來看,藏民族本身就是開放包容的民族,也正是得益于此,才會形成藏民族完備的文化體系,才會生生不息,不斷發展進步。而這種精神在時代發展中一脈相承。

        不只是藏漢民族在慶祝新年的習俗上互相借鑒、吸收,各類節慶文化,甚至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互動、融合。對于這樣的文化交融,藏族民眾不存在戒備和排斥,而是欣然接受。

        受訪者簡介:

        吉如·巴桑羅布,現任西藏博物館展覽部主任,文博研究館員,兼任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中國博物館協會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西藏翻譯家協會理事、西藏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三级生活片| 国产超爽人人爽人人做| 亚洲aaa视频| 秋霞日韩久久理论电影|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九九视频九九热|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69|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男女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免费131美女视频|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日本b站一卡二不卡三卡四卡|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h视频免费在线|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东北大炕王婶小说| 日本黄色片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 波多野结衣和邻居老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 好紧好湿太硬了我太爽了网站|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污污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av秒播在线观看|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日韩视频免费看| 免费看小12萝裸体视频国产| 草草影院最新发布地址| 国产视频你懂得| tube6xxxxxhd丶中国|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没带罩子让老师捏了一节课|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8x8x华人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