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一曲優美動聽的《一個媽媽的女兒》,唱出了300多萬西藏各族兒女的心聲。
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從藏東峽谷,到阿里高原;從藏北羌塘草原,到“雪域江南”林芝,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已成為全區各族人民的共識。
西藏始終緊緊圍繞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這一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一切工作都向民族團結聚焦發力,充分保障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權益,有力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我的家鄉是林芝市墨脫縣達木珞巴民族鄉達木村,全村有290余人,以珞巴族為主,還有一些藏族、漢族。”自治區政協委員羅布對記者說,“這些年,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如今,村民們都住上了漂亮、舒適的樓房,村里不僅暢通了水泥硬化道路,還并入了國家電網,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了,大家守邊護邊的熱情高漲,都有許多感恩的話要說。現在的達木村,每家屋頂上都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那抹靚麗的紅色飄揚在每位村民的心中。”
曾經的達木村,村民常年居住在用木頭搭建的房子里,人畜混居,維持基本生活的電力也不穩定,生活條件艱苦。近年來,達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起了幼兒園、醫務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上學難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
自治區人大代表,林芝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尼瑪扎西向記者介紹道:“林芝市居住著漢、回、藏、門巴、珞巴等35個民族和僜人,全市民族通婚人數近3000戶,有著血濃于水的民族團結基因。根基穩固必定枝繁葉茂。長期以來,林芝歷屆市委班子團結帶領各族干部群眾,始終把民族團結作為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邊疆穩固的根本保障和人民幸福的力量源泉,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牢牢守住了民族團結領域意識形態的這塊主陣地。‘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民族團結之花在林芝美麗綻放。截至目前,波密縣、朗縣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稱號,林芝市、巴宜區、墨脫縣擬命名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全市命名三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模范單位35個,指導各縣區評選命名模范單位22個,逐漸形成了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創建格局,走出了一條具有林芝特色、符合林芝實際的創建之路。”
尼瑪扎西表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關系著黨和國家民族工作大政方針的落實落地,關系著各族人民群眾守望相助、命運與共的民族情感。下一步工作中,林芝市人大常委會將以《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的深入實施為主要抓手,認真貫徹落實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的工作要求,把人大的工作重心跟進到、人大的工作力量匯聚到、人大的工作成效聚焦到民族團結創建工作上,團結帶領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全面凝聚3514名各級人大代表的巨大力量,引導各族人民群眾時刻繃緊維護民族團結這根弦,堅定不移聽黨話、發自肺腑感黨恩、矢志不渝跟黨走,聚全民之智、舉全市之力,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貢獻人大力量。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各族人民胼手胝足、披荊斬棘,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在情感上相互親近,留下了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涼州會盟、三千孤兒入內蒙等民族團結的佳話。這些既是各民族親如一家的歷史寫照,也是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滋養。”自治區政協委員、日喀則市廣播電視臺副臺長何勝科告訴記者,“將以‘四個創建’‘四個走在前列’為引領,持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制作播放更多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手足情深、守望相助的視頻短片等,讓手足情越來越濃、凝聚力越來越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努力奮斗。”
在雪域高原,藏、漢、回、門巴、珞巴、納西等多個民族兄弟姐妹相親相愛、唇齒相依,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共同建設著美麗的雪域高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