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與人權事業發展”云上邊會舉行。 西北政法大學供圖
多名西藏研究學者24日表示,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當地民眾的經濟權利、受教育權利、婦女權利、健康權等人權得到了有效保障。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主辦、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承辦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與人權事業發展”云上邊會24日舉行,10位西藏研究學者參會。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人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楊宗科致辭表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這是為中國各族人民爭取人權、尊重人權、保障人權、發展人權而奮斗的歷史。對于西藏各族人民權利的整體保護、全面保護、主動保護以及實質性保護,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少數民族權利的制度優勢和實踐特點,為世界人權保護提供了生動的成功案例。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所研究員格桑卓瑪論述了西藏減貧行動對于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她認為,西藏的減貧實踐是成功的,營造了公平正義的人權發展環境,增強了西藏貧困人口參與發展和平等共享發展成果的能力,確實保障了西藏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是西藏人權事業的歷史性成就。
9月24日,“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與人權事業發展”云上邊會舉行。 西北政法大學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方素梅通過新舊西藏在衛生事業方面的變化,展示了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各族人民健康權益保障的偉大成就。她指出,70年前,西藏地區只有拉薩的“門孜康”、“藥王山”和日喀則的“格吉納嘎”三所醫療機構和少量私人診所。如今西藏衛生健康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衛生健康服務體系逐步完善,西藏人民的健康權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方素梅介紹,西藏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實施的措施主要包括以縣為龍頭、鄉為樞紐、村為基礎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加衛生機構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政府對農牧區醫療補助標準不斷提高,實行健康扶貧戰略。西藏婦幼保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藏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得到了重視。
西藏社科院研究員邊巴拉姆則對西藏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行了討論。她指出,西藏人口在“量”增長的同時,也得到了“質”的發展。西藏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10.2年,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1年;人均壽命由1951年的35.5歲增加到71.1歲,且增長不僅是只喝“糌粑糊糊”的壽命延長,而是享受著現代化便捷生活和高質量文化教育權利保護的延長。
邊巴拉姆表示,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備受國家重視和保護,全國從事藏學研究的機構有50多個,學科涉及西藏歷史、語言、宗教、民族、哲學、文學、藝術、天文歷算、藏醫等。“西藏各族人民的受教育權得到有效保障,走遍西藏各地,最好的建筑,肯定是學校。”
此外,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教授徐百永,西藏大學教授次仁片多,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博士趙小靜,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研究員肖武,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趙小靜博士、國家安全學院才讓卓瑪博士等多位學者也分別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對西藏人權事業的變化進行了論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