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祖國統一事業的重大勝利,是西藏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轉折。從此,西藏走上了由黑暗到光明、由落后到進步、由貧窮到富裕、由專制到民主、由封閉到開放的康莊大道,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巍然屹立在世界之巔。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經過西藏各族人民艱苦奮斗,70年來西藏各項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
2021年8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眾2萬多人歡聚在拉薩布達拉宮廣場,熱烈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攝
社會大局由總體穩定可控邁向長治久安
當前,西藏社會局勢持續總體穩定,為實現長治久安打下了良好基礎。這一成果來之不易,但穩中有風險、穩中有隱患,一些影響西藏長治久安的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必須始終保持清醒認識,牢牢掌握反分裂斗爭主動權,不斷推進西藏社會局勢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
2021年6月25日,首次亮相西藏的“復興號”從拉薩出發開往林芝,標志著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建成通車,結束了藏東南地區不通鐵路的歷史。圖為列車員向乘坐首趟復興號高原內電雙源動車組的乘客遞水。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步入發展最好、變化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新時代。經濟年均增速位居全國三甲,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城鎮化率上升13個百分點,6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西藏與全國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西藏經濟發展總體層次低、總量小,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還受到許多主客觀條件制約,要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優化發展格局為切入點,以要素和設施建設為支撐,以制度機制為保障,統籌謀劃、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由重在保護走向深化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推進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經過不懈努力,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必須堅定不移把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深化對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的認識,深化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青藏高原影響的認識,深化對生態隱患和災害風險的認識,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謀劃經濟發展、規劃項目工程的紅線,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給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財富。(策劃:梁佩韻 審核:李艷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