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西藏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藏各族人民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正與全國人民一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其中,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更是為雪域高原的美好未來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建立完整現代教育體系
在舊西藏,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以上。西藏和平解放后,為了讓西藏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中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現代學校,實行現代教育制度,賦予西藏各族人民群眾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民主改革后,昌都小學、拉薩小學、拉薩中學、西藏公學(現西藏民族大學)等規模迅速擴大,各個地區、縣陸續建起中學、小學,大部分鄉、部分村建起了小學。
1961年,西藏第一所師資培訓學校拉薩師范學校正式開學,此后,西藏大學、西藏農牧學院、西藏藏醫學院(現西藏藏醫藥大學)、西藏職業技術學院也相繼建立。目前,西藏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的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已經形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教育發展路子,各族人民受教育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極大地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截至2020年底,西藏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195所,其中幼兒園2199所,小學827所,中學155所,普通高校7所,特殊學校7所,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總人數近89萬,在職教職工61239名。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1年,“十三五”教育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各級各類教育協調加快發展。
教育支撐保障體系健全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黨中央給予特殊關懷,全國人民給予無私援助,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育優惠政策和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教育“三包”政策是在西藏實施的一項特殊優惠政策,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西藏教育的特殊關懷,是促進西藏教育發展的重大舉措。自1985年實施以來,政策得到不斷完善,經費標準不斷提高。目前,該政策已覆蓋全區學前至高中(含中職)階段所有學校的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年生均標準已達到4200元。據統計,自1985年該政策實施以來,教育“三包”資金累計投入229.81億元、受益學生892.95萬人次。
近年來,西藏教育財政投入大幅增長,目前全區已全面建成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體系,資助范圍實現了各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政策的實施,把黨和國家的關心關懷送到了千家萬戶,廣大農牧民群眾深切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溫暖,群眾送子女上學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為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西藏教育事業發展、提升人口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等發揮了巨大作用。
教育援藏機制不斷深化
教育援藏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至今已有70年時間。上個世紀以來,中央十分關心西藏教育事業,先后召開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和五次全國援藏工作會議,確立了“長期堅持、努力搞好、不斷完善”和“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方針政策,對口支援西藏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力度逐年加大,有力地推動了西藏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僅17個對口支援省市教育援藏累計投入達35億元,重點支持西藏實施項目461個,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78所,幫助新建西藏大學口腔醫學院,極大改善了西藏的辦學條件。
2016年啟動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十三五”期間,17省市和部屬高校附屬中小學先后選派1676名教師進藏支教,其中援藏期滿后延期177人,調藏13人。
內地辦學不斷深化,1985年,全國16個省市開辦西藏初中班(校),以藏族為主體的首批西藏小學畢業生到內地學習,開啟了西藏教育新模式。1992年,首批西藏班高中學生考入普通高校學習。2002年,開辦了重點高中西藏散插班。2010年在48所中職學校開辦西藏中職班。目前,全國共有21個省、市、西藏自治區77所中學開辦西藏班(校)或招收西藏散插班, 13個省市的34所學校開辦西藏中職班,200余所高校招收西藏班學生。根據統計,36年來,內地西藏班(含中職班)累計招生14.3萬人,為西藏培養輸送了5.6萬余名中專以上各行各業建設人才,內地辦學已成為西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西藏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推動新時代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