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拍攝:普布扎西、孫非;海報制作:張宸、旦增努布
立夏過后,雪域高原已是“滿眼綠色”。
這得益于近幾年西藏大力推進國土綠化,開展“消除無林鄉鎮、無林村組、無綠院落、無林農戶、種樹空白”的“五消除”行動。截至目前,有1079個“無樹村”和10.47余萬戶“無樹戶”植樹成功,帶動西藏的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46.71%。
海報拍攝:普布扎西、孫非;海報制作:張宸、旦增努布
“過去覺得有沒有樹都無所謂,現在看到自家和村里種的樹木茁壯成長,心里特別高興?!卑⒗锏貐^札達縣札布讓村村民金珠德吉說,現在知道綠化重要了,大家開始自覺愛綠護綠。
在“五消除”行動中,西藏各市(地)鼓勵引導農牧民群眾參與造林綠化、防沙治沙等生態工程建設,每年有10萬名以上的農牧民直接參與國土綠化,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原來阿里只能種紅柳、班公柳、格?;?,現在國槐、梨樹、杏樹什么都有。一到夏季,城區景觀特別好。”阿里地區生態環境局局長李小兵說,他十幾年前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一刮風就吃一嘴土,都不敢出家門。
俯瞰阿里地區札達縣札布讓村。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結合區域特點,山南市、日喀則市開展了海拔4300米以上地區選用鄉土樹種的試種工作。山南市扎囊縣采用與苗圃專家對接護航方式,推進“農林復合、針闊混交、色彩豐富、季相鮮明”的美麗鄉村建設。日喀則市薩迦縣以“公司+農戶”模式,優先選用農戶培育的鄉土樹苗——竹柳,以及營養杯苗——江孜沙棘,不僅提高了苗木成活率,還帶動了“綠崗就業”和“綠色富民”。
田綠水美,宜居宜業;村莊環境,干凈舒心;產業興旺,百姓富足……行走在高原各地的鄉村大地,所到之地處處美景。
2021年林芝桃花旅游文化節期間,一名身穿古裝的姑娘在欣賞桃花。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鄉村美了,來休閑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從而帶動了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目前,西藏推出藏東鄉愁之桃村尋蹤游、藏南鄉戀之紅谷游、藏西田園之農事休閑游、藏北牧歌之黑帳篷慢享游等多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讓游客近距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也讓村莊的農牧民增收不少。
阿里地區札達縣札布讓村村民金珠德吉在院子里澆花。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2021年,是舉辦林芝桃花節的第20個年頭。通過桃花這張靚麗名片,林芝市不斷推動鄉村旅游發展,讓游客不僅能看到美麗的桃花,還能體驗鄉村生活,吃藏家飯、住藏家樂,讓當地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26歲的次仁央宗是工布江達縣錯久村村民,隨著巴松措景區的知名度上升,她成了景區的一名講解員。“以前村里連停車場、餐館等基本接待設施都欠缺,很難留住客人。現在基礎設施好了,接待的人也多了,旺季的時候每個月能掙8000多元?!?/p>
這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的巴松措。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相關部門介紹,今年西藏植樹造林工作將以拉薩、日喀則、山南3市為重點,努力形成集中連片有規模的植樹造林成效,鞏固和提升消除“無樹村”“無樹戶”,開展鄉村“四旁”植樹行動,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構建優美潔凈的鄉村人居環境。
這是巴松措景區一景。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鄉村振興,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讓村民在綠水青山間增強了獲得感、提升了幸福感。
青山不語,江水依舊。眼下的高原,美麗鄉村各有特色,實現著“一處美”到“一片美”轉變、從“區域美”到“全域美”轉變,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下,鄉村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條件得以改善,朝著宜居宜業的方向大步前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