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7日從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獲悉,西藏將貫徹今年的《青稞》國家標準,這將助力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解決青稞質量和數量安全面臨的新問題。
經過兩年時間的調研與技術指標檢測復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21年3月批準發布了包括《青稞》在內的362項制修訂國家標準,將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西藏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邊增說,這一國家標準是青稞原糧出臺的第一個國家標準,包括容重、雜質、不完善粒、水分、皮大麥含量等,其中容重為定等指標,此外規定了按照青稞顏色進行分類。一方面容重維持了原《裸大麥》國家標準的水平,與當前品種特性、種植水平相適應,另一方面適當調整了雜質、不完善粒的限量要求。綜合考慮青稞收獲后清雜、去除不完善粒等技術條件,調整雜質和不完善粒與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青稞產區的實際生產、收儲條件及民俗相符合。
據介紹,標準的發布實施將成為實現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和質量保障,有利于引導種植品種結構調整,促進實現產量、品質、商品屬性同步提升;有利于鼓勵實施規模化經營和機械化生產的推廣,促進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促進按種類單收單儲,實現按質論價、優質優價,全面提升青稞種植、加工效益。
青稞是大麥的一種,是青藏高原對裸大麥的俗稱。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肅、云南等地,其中西藏產量占比約為70%。
據了解,2008年以來,西藏青稞收儲、銷售等質量控制依據的是《裸大麥》國家標準。隨著近年來育種、生產技術水平的進步,青稞質量品質不斷提升,青稞產業從滿足數量需求向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的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2008年實施的《裸大麥》國家標準部分指標和技術內容已難以滿足青稞產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