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回顧了去年的工作、談到了今年工作重點,還提到了“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和“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報告在談到“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時,多次出現“高質量”這一關鍵詞。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結合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優化發展格局,有效解決城鄉之間存在的發展差距、產業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有限、基層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等實際問題,以及如何加快推進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受到了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西藏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邊巴拉姆認為,當前,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緊缺的理工農醫等技能型實用人才培養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著眼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未來市場需求,依然需要持續不斷加強專業技能型實用人才的培養。
“緊缺的理工農醫等技能型實用人才是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系統性培養支撐體系是基礎,今年我帶來了關于科學統籌安排西藏高質量發展緊缺的理工農醫等技能型實用人才培養支撐體系的提案,希望可以更加完善支撐體系,助推西藏高質量發展。”邊巴拉姆說。
“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全國政協委員,昌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軍說,過去的一年,昌都市經濟發展的整體性、平衡性、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為昌都市“十四五”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陳軍介紹,近年來,昌都市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9.46萬名貧困群眾全部實現脫貧,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3%和13%,標準化寄宿制學校、鄉(鎮)幼兒園、“雙語”教育實現全覆蓋,包蟲病、大骨節病等得到徹底綜合防治,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1歲,農牧區醫療制度參保率達100%。同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慶祝昌都解放70周年實施的民生項目全部完工,讓各族群眾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如何取得新進展,陳軍表示,要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提高脫貧的穩定性。要依托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農牧產業,提高其科技水平和組織化與產業化水平,促進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要圍繞國家和自治區重點項目,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建設更多的團結線、幸福路。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林芝市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認為,推動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格桑德吉說:“近年來,墨脫縣教育系統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育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增加。2020年,墨脫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4所,在編教師278人,在校生2501人,小學適齡兒童凈入學率和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基本形成了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實現了教育事業發展目標。”
格桑德吉表示,墨脫教育事業映射出西藏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下一步,要繼續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為高質量推進西藏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