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有知識、懂技術,學新知識快、思路活,他們是實現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力量。”提到在“菜籃子”工程產業園、奶牛養殖場、扶貧苗圃基地等多個鄉村產業項目中表現出色的大學生們,西藏山南市隆子縣致富帶頭人巴珠動情地說。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西藏鄉村發展日新月異,吸引了一大批大學生回鄉工作。在隆子縣,數十名大學生在鄉村產業發展中實現穩定就業,他們充分發揮年輕人頭腦靈活、眼界寬闊等優勢,迅速成長,不少人已經成長為企業骨干,成為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今年27歲的邊巴次仁已經是隆子縣聶雄標準化奶牛養殖場的副廠長,負責現代化擠奶等設備的檢測、維修,軟件維護等工作。“國家政策好,養殖場的規模在不斷擴大,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只要好好干,就有很多的機會。”邊巴次仁說。
在隆子縣聶雄標準化奶牛養殖場,邊巴次仁在牛舍里(2月28日攝)。新華網 殷小燕 攝
95年出生的扎西次仁畢業于西藏農牧學院,如今已經是隆子鎮新巴扶貧苗圃基地的經理。在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培育沙棘等幼苗的同時,扎西次仁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擴大市場、拓寬種苗的銷路,備受同事認可。“我的工作跟專業對口,每培養成功一棵沙棘苗,我都有很強烈的滿足感。”扎西次仁說,“以前一起學習的同學,聽了我的故事后,也想回到家鄉從事苗圃工作。”
在隆子鎮新巴扶貧苗圃基地,扎西次仁向記者展示沙棘幼苗(2月28日攝)。新華網 殷小燕 攝
97年出生的大學生扎西旺杰剛到縣“菜籃子”工程產業園工作時,不少同學笑話他辛辛苦苦讀了大學卻回家種菜。當時,他自己對種菜也有點兒“不屑”,認為自己干這個是大材小用。但當第一次種下去的菜籽一棵苗都沒長出來后,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這份工作。“別小看種菜。要想種好菜,既要掌握蔬菜的習性,又要學習土壤的濕度、溫度等知識。”扎西旺杰說,“冬天夜里溫度低,我經常半夜還睡不著,擔心菜苗會被凍死。”
如今,扎西旺杰已經成了種菜的行家,對不同種類蔬菜如何種植的方法胸有成竹,還經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種菜成果。漸漸地,當初不理解他的人也開始為他的工作“點贊”。
2021年,西藏全面推進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選擇回家鄉就業的大學生們,正在廣袤的農牧區大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鄉村發展貢獻著智慧和力量。
“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如果讓我再次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回家鄉工作。”邊巴次仁堅定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