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前相比,現在生活垃圾實行定點堆放,周圍的污水溝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家住拉薩市城關區納金鄉藏熱社區卓吉佳苑的劉先生說。
這只是近年來西藏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的一個縮影。
過去的一年,西藏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加快建設美麗西藏、打造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大美高原更加靚麗,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強。
生態空間更優更美
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成群結隊的鳥兒在河面上、濕地里盡情嬉戲,赤麻鴨悠然戲水、斑頭雁低聲吟唱、黑頸鶴翩翩起舞……
近年來,以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白唇鹿等為代表的野生動物在林周縣自然保護區內自由棲息,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動人畫面。
自然保護地及其體系建設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美麗西藏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全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2020年4月,西藏專門召開會議研究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和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
2020年8月,經全區各級各部門和專家歷時4個多月的共同努力,西藏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外業調查和評估工作完成,形成了《西藏自治區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審查稿)》,首次實現了對西藏自然保護地范圍和功能區界線的系統調查評估和建檔立卡,通過整合優化基本實現了“優化總體布局、提升保護效能、解決矛盾沖突”的目標,為推動自然保護地科學保護、系統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羅慶伍表示,自然保護地是生態保護紅線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76%。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是“三條紅線”中最重要的一條線,是國土空間規劃基礎支撐,對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至關重要。要通過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紅線的評估調整,準確劃定需要重點保護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空間,并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
“十三五”以來,西藏生態空間不斷優化,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紅線面積53.9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面積的45%。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建設各類生態功能保護區22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格局全面形成。
生態保護不斷加強
“以前,拉薩河兩岸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通過整治清理,現在拉薩河河水清澈,兩岸風光越來越美了?!奔易∠勺銔u的索白老人看著風景如畫的河岸連連贊嘆道。
近年來,拉薩市依法依規整治河湖流域存在的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四亂”行為,切實保護良好的河湖水域環境,為廣大市民群眾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針對“四亂”問題,拉薩市河長辦要求各縣(區)嚴格按照時間節點進行整改,按照敏感水域和重點河段劃分要求,嚴格劃定河道采砂敏感水域和重點河段,公布重點河段、敏感水域采砂管理河湖長、行政主管部門、現場監管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責任人人員名單,充分接受社會監督。嚴厲打擊非法河道采砂行為,發現一起、打擊一起,絕不姑息。
“十三五”以來,西藏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排污許可制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嚴控56個重點河段、敏感水域采砂行為。完成生態資產評估和碳匯經濟研究。落實各類生態補償資金296.3億元,更多群眾吃上了“生態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社會自覺。
同時,“五個標志性戰役”深入推進。西藏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有力實施,節肥節藥、清潔生產大力推廣,垃圾分類回收積極推行。重點江河湖泊水質全部達到III類以上標準,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9.4%,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獲得全國“優秀”。
邁入“十四五”,西藏將編制實施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研究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加強國門生物安全監管。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西藏片區規劃建設,進一步做好珠峰、羌塘國家公園申建工作。全面推行林長制。穩步推進飛播造林試點,開展海拔4300米以下“四旁”植樹,完成造林110萬畝,確保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9%以上。
生態建設扎實推進
“根據氣象數據顯示:1978—2014年,沿江一線沙塵天氣減少率為0.8天/年;實施江北防風固沙綠化工程以來,2015—2019年,沿江一線揚塵天氣呈明顯減少趨勢,減少率為3.3天/年,沙化治理取得明顯成效,雅江防護林已成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組成部分。”山南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裸露沙丘、風沙肆虐,到如今大部分地區水清岸綠、風景宜人,雅江河畔華麗蛻變的背后,是國家的大量投入、自治區的科學決策部署以及山南幾十年如一日在全民義務植樹、造林技術探索、科學嚴格管護等方面的辛勤付出。
區林草局生態修復處處長米瑪次仁表示:“‘樹上山’項目,讓城市增添了綠綠的底色,加快了生態環境修復的速度,同時也催生了‘美麗經濟’,對于西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具有積極意義。”
“十三五”以來,西藏深入實施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防沙治沙等工程,5個市(地)、3個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1079個“無樹村”和10.5萬“無樹戶”全面消除。全面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新發現珍稀野生動物5種,目前陸生野生動物種類達1072種,黑頸鶴增至8000多只,藏羚羊突破20萬只。如今的西藏,冰川草地溪流純凈如初,飛禽走獸游魚歡快怡然,成為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