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到西藏阿里革吉縣亞熱鄉賽利普村村民向瓦家時,他剛從工地趕回來。
這些年,向瓦靠著自己的雙手和聰明的頭腦,成立了亞熱鄉第一家農牧民工程施工隊,不僅自己脫貧,還帶領50余名鄉親走上了致富路。
說起當年的向瓦,不要說帶領大家致富了,就連解決自己的溫飽都有困難。亞熱鄉群眾大部分以放牧為生,而向瓦家的草場面積很小,牛羊少,生活很貧困。窮則思變,向瓦知道,單靠發展傳統牧業是不能發家致富的,于是他下定決心,立志闖出一條致富新路子。
隨著阿里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大量工地蓬勃興建,向瓦果斷抓住時機,開始學習工程車駕駛。頭腦靈活的他迅速拿到了推土機、挖掘機的駕照,隨即在工地上務工,收入一下子增長了不少。
一花獨放不是春。2015年10月,看到鄉里多數牧民生活貧困,向瓦覺得有義務把大家組織起來,共同致富。于是,他四處奔走、反復勸說,召集50名牧民成立了亞熱鄉第一個牧民工程施工隊,其中80%是貧困戶。
向瓦的牧民工程施工隊發展順利,短短幾年就幫助參與的貧困戶順利脫貧,還以點帶面,影響帶動鄉里5個勞務輸出工作隊迅速崛起,讓勞務輸出成為亞熱鄉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在施工隊發展過程中,向瓦認為擁有一技之長才是農牧民通往致富之門的“金鑰匙”。除了利用空閑時間加強對施工隊工人的教育引導和培訓外,他還主動跟亞熱鄉黨委、政府班子協調,讓施工隊參加勞動技能培訓。亞熱鄉黨委、政府對他的想法大力支持,爭取一切機會將群眾送去培訓。幾年來,全鄉累計培訓人員75人次,6人通過了勞動人事管理部門的技能鑒定。
同時,向瓦積極響應革吉縣扶貧辦發起的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濟困工程,在原有幫扶對象4戶18人的基礎上,又主動增加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幫扶,為他們發放米、面、糧、糌粑等7萬余元的物資,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帶領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向瓦還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對各戶情況分別進行摸排,制定適合貧困戶的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得知賽利普村里的招待所因年久失修,房屋基礎設施陳舊,安全隱患很大后,向瓦立即出錢、出力,無償對招待所進行修葺,花費人工、材料折合人民幣共計4萬元,2019年又無償對招待所周邊道路進行硬化,讓招待所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這些都是我該做的事,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談到這些年做過的好人好事,向瓦謙虛地說,“雖然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能多幫一戶群眾過上小康生活,我就感覺值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