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原羚 海晏縣委宣傳部供圖
河清海晏 通訊員 李勇 攝
清理垃圾 甘子河鄉供圖
生態管護員在維修網圍欄。丁玉梅 攝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地處青海湖北岸,是黃河一級支流湟水河的發源地,環青海湖周邊重要的生態水源涵養地,生態地位尤為重要。
青海湖波光浩渺,似無垠蒼穹倒映于大地;金銀灘草原綠意蔥蘢,仿若綿延無盡的翠色織錦;湟水源頭山坳間溪河潺潺,仿若樂符流向河湟谷地……諸般景致相互交織,共同勾勒出一幅如詩如畫、雄渾壯麗的生態長卷。
然而,這片承載著厚重生態價值的土地,生態環境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近年來,當地果敢推行“五員合一”生態管治改革舉措,率先在全省蹚出一條獨具海晏特色的基層生態管護創新實踐之路。這一改革宛如一股蓬勃的清泉,為當地生態保護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激昂奏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動人旋律。
整合資源的破局之舉
海晏縣生態系統豐富多元,各類生態要素彼此交融又各自獨立。這一特性在帶來獨特生態景觀的同時,也使當地面臨著基層治理人員分散、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困境。
生態管護員、林草管護員、河道管護員、鄉村保潔員和公路養護員,這些崗位原本分屬不同部門,各自有著獨立的管理體系和工作職責,卻也存在著多頭管理各自為政、人員分散結構復雜以及兼職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工作時間不固定等問題。
為破解這一困局,2021年,海晏縣在廣泛調研、摸清生態資源底數基礎上,大膽創新開啟“五員合一”的改革之路。
通過整合資源,打破部門壁壘,將分散在各個部門的“五員”,即河湖管護員、生態管護員、林業管護員、草原管護員、衛生保潔員整合為一支綜合性的生態保護隊伍,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和統一培訓。
“以前,不同部門分別管理各個崗位,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巡查區域重疊卻又存在監管縫隙,資源無法合理調配,信息溝通不暢,難以形成生態保護的合力。”為便于記者理解,海晏縣國有林場場長閆福臣舉例解釋,如生態管護員與林草管護員在對同一片山林進行巡查時,因缺乏統一調度,可能出現重復巡查或關鍵區域遺漏的情況,使得人力、物力的投入產出比不盡如人意。
閆福臣微微嘆口氣,接著說:“不僅如此,由于各崗位資金來源分散,培訓更是無序,有的管護員剛參加完這個部門組織的基礎培訓,沒過幾天,另一個部門又要求參加類似的重復培訓;管護人員知識陳舊、技能單一,面對復雜多變的生態問題,常常束手無策。”
“統一選拔培訓,資金集中使用,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心氣聚齊了,生態保護工作也走上了正軌,真希望這條路能越走越順,讓咱們海晏的綠水青山永葆生機。”閆福臣頭疼的問題,在推行“五員合一”改革后,逐一被解決。
海晏縣“五員合一”,這一創新模式打破了以往各崗位之間的條塊分割,從根源上解決了職能分散、管理低效等問題。“五員合一”通過科學規劃,明確管護人員統一的職責范圍,涵蓋生態環境的各個關鍵領域。
聚能增效的實干之路
海晏縣林草、水利、自然資源等職能部門會同各鄉鎮,匯總全縣生態資源數量,按照草原、森林、河湖及地域面積實際,科學確定生態管護員數量,劃定崗位配比。將原有830名“五員”在保留34名專職林管員的基礎上,優化整合為203名生態管護員。
“我們鄉鎮主要負責‘五員合一’人員的組織和挖掘工作。”甘子河鄉武裝部長官卻才旦介紹,各鄉鎮嚴格按照生態管護員選聘管理政策要求和崗位需求,重點選拔群眾口碑好、工作認真負責、常住本鄉鎮能夠長期穩定從事管護工作的人員擔任生態管護員。
“我們村優先考慮困難群眾和脫貧戶,最終選定了5名。”金灘鄉東達村黨支部書記牛生有將人員名單報至金灘鄉,再由鄉鎮府審核公示。
各鄉鎮建立生態管護檔案,對生態管護員一年一聘,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對考核合格者予以續聘,不合格者予以解聘后按程序及時補聘,確保生態管護工作的連續性。
海晏縣人社局專門給生態管護員辦工傷保險,保費都給繳齊,讓生態員干活沒有后顧之憂。而且還跟其他部門聯合,給新隊伍做好崗前培訓,打造出一支政治靠得住、作風過得硬、責任心強的生態管護隊伍,守好海晏縣的綠水青山。
在監管方面,海晏縣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以“縣建、鄉聘、站管、村用”為原則,建立健全每月檢查、半年考評、年終考核的生態管護員考核機制和縣考核鄉鎮、鄉鎮考核村、村考核生態員的管理機制。
海晏縣還將考核結果與年度績效和年終評先選優掛鉤,獎勤罰懶、獎優罰劣,進一步提升生態管護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考核不合格的管護員,取消管護資格,堅決杜絕“養懶漢”“冒名頂替”“輪流坐莊”等問題。
“評選的時候,村里優先考慮困難群眾,被評為生態員以后,我們工資高了不說,還給我們配發了統一的巡護服裝,包括春夏衣和雨衣,裝備齊全大家干勁更足了!”上個月的大雪還未消融,金灘鄉東達村生態員朱發財,這兩天忙著巡查禁牧草場的網圍欄,有缺損的及時修補。
生態效益凸顯的綠色答卷
“五員合一”后的管護隊伍,猶如一張嚴密的生態保護網,全面覆蓋海晏縣的山川河流與草原林地。
甘子河鄉熱水村生態員桑日杰東智布,剛參加完村里的會議,就往他負責的巡護區域走去。他的區域靠近青海湖邊,他邊走邊拿著袋子將見到的垃圾撿起,等返回來的時候再撿一遍。
“這幾年,得益于‘五員合一’,生態巡護越來越細致,青海湖的生態也是越來越好了!”桑日杰東智布笑著感慨,這兩年青海湖的候鳥數量越來越多,普氏原羚的數量也在增加,關于青海湖的點滴變化,每天都來青海湖邊巡護的他,自然看在眼里。
桑日杰東智布來到青海湖附近的那卡片區,靠岸的湖水結了冰,他沿著湖邊邊走邊舉起望遠鏡,看看遠一點的地方有沒有普氏原羚,2024年,就是在這里,他救了幾只候鳥。
“自從縣上培訓過后,我們也知道巡護時注意觀察鳥類和野生動物的情況,如有死亡的鳥類,應及時告知上級部門。”桑日杰東智布說,鳥類的死亡,有可能會產生禽類傳染病,告知縣上防疫部門,他們會及時跟進處理。
眾多生態員,和桑日杰東智布一樣,每日穿梭于山林草原河湖,一步又一步,細致地探索山林的每一處角落,那腳下延伸出的路徑,如同緊密交織的經緯線,密織成一張守護之網,以腳踏實地的堅守,為野生動植物傾力打造出一座如堡壘般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海晏縣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珍稀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加,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河流更加清澈,鄉村顏值越來越高,為整個區域的生態平衡奠定堅實基礎,也為生物多樣性的豐富與繁榮創造有利條件。
與牧區生態員不同,農區生態員朱發財他們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森林草原防火和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防范上,其余時間他們協同發力,做好村莊環境衛生的整治,讓美麗鄉村更美麗。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晏縣將不斷豐富和完善“五員合一”模式的內涵與外延,持續提升治理效能,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