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為加快推進全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維西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重點抓好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四個方面任務,奮力推動全縣民族工作再上新臺階。
始終樹牢風險意識,堅決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始終把防范政治風險置于首位,高度警惕“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以“平安維西”建設為牽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厲打擊蓄意挑撥民族關系、破壞民族團結的犯罪活動。依托“一月一調度”維穩工作領導機制,定期分析研究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加快推進專項維穩預案(方案)推演演練,做好應對風險大考工作準備。
深入開展交往交流交融,持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進一步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納入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干部學習和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以“小廣場大喇叭”、民族傳統文化節慶等為載體,加強黨的惠民政策、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讓全縣各族群眾心靈相通、感情相親、精神相依、守望相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凝聚到發展生產、共建美好家園上來。促進交往交流交融,持續開展好旅游促“三交”、青少年交往交流、互嵌式發展“三項計劃”,深化“來維西過節”品牌創建,在全社會營造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氛圍。
緊盯滿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緊扣“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要求,進一步落實包保責任、產業發展扶持、創業就業幫扶、返貧保險參保等幫扶機制,抓實農民增收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全縣各族群眾持續增收;積極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高質量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把抓項目建設貫穿經濟工作始終,全面推進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玉維高速、維巨公路等交通項目,扎實做好阿三多、幾青庫等重點水庫建設,持續推進老城區農貿市場、永春河治理等市政項目,加快補齊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短板。繼續全面提升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和軟件建設,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學校教學內容,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落實養老、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政策,讓各族群眾在提升幸福指數中增進“五個認同”。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鞏固提升全縣環境質量指標;扎實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治理、農村新能源建設等生態重點工程,完善農村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好糧食安全底線,大力發展高原生態農業、文化旅游等生態綠色產業,將綠水青山的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價值。
提高法治思維能力,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建立健全民族工作領域學習、研究、教育、宣傳、治理、規劃、落實等方面的制度機制,持續推進民族工作創新發展。整體推進”“幸福花開”“石榴紅”“潤土培根”工程,在民族事務治理實踐中不斷開拓新思路,探索新辦法。依法保障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確保各族人民共同當家作主、共同享有發展成果、共同維護國家團結統一。持續深化社會治理,建立健全民族問題多元化解、過程緩解、根本紓解、全面盡解的工作體制機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