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牦牛。
“我們這兒的牦牛不一般,多一對肋骨。”8月下旬,四川日報全媒體“向云端——尋路川藏線上的中國”采訪組從金川縣城出發,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抵達毛日鄉熱它村,同行的毛日鄉黨委書記石勇向我們熱情推介這里的一種特殊牦牛——金川牦牛。
“瞧見沒,那就是我們的‘牛魔王’。”順著石勇手指的方向望去,廣闊的草地上,數百頭牦牛悠然覓食,其中,有幾頭格外顯眼——它們個頭大、雄壯彪悍,脖頸處高高隆起,耳朵上還掛著一個特制的耳標。
金川牦牛是現有牦牛品種中較為特殊的一種,與一般牦牛有14對肋骨不同,金川牦牛擁有15對肋骨,因此又被稱為“多肋牦牛”。目前,金川縣共有6.9萬余頭金川牦牛,毛日鄉、阿科里鄉是其主要產區,其中熱它村就有1萬多頭。
“別小瞧了這幾頭‘牛魔王’,金貴著呢。”養了幾十年牦牛的村民仁真多州告訴采訪組,金川牦牛體格大、出肉率高,抗高原寒冷氣候的能力較強,深受牧民歡迎。“一頭金川牦牛種牛可以賣到1萬多元。”
此前,金川牦牛因為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優良的生產性能和上乘的肉奶品質,成為四川省繼“麥洼牦牛”“九龍牦牛”之后的又一地方遺傳資源。
一個“牛計劃”在金川悄然實施。在熱它村,采訪組發現牦牛選育場已經成形,場內安裝了巷道圈、犢牛防狼圈舍、隔離用圍欄等基礎設施。
“我們將在這里對牦牛開展群選群育工作。”金川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高級獸醫師侯定超表示,他們根據外貌、生產性能、繁殖性能等,成功申報了金川牦牛行業標準,組建了金川牦牛原種場。為了讓更多牧民參與進來,金川縣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在原種場和選育場購買兩歲以上優質種牛的,將給予每頭4000元補貼。
“我們還在申請金川牦牛擴繁點建設項目。”石勇算了一筆賬,該項目實施后,按每頭種牛增收800元,全鄉年產犢2000頭計算,全鄉可實現年增收160萬元左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