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藏語稱華銳,意為“英雄之地”,是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全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先后5次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2019年被評為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近年來,天祝縣大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雪域高原常開長盛,呈現出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幸福美好新景象。
堅持發展為要 夯實筑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硬根基
天祝縣始終牢記高質量發展這個“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夯實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整體發展提速進位。地區生產總值從“十三五”末的48.85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75.79億元,3年增長55.14%,年均增速達8.6%;在甘肅省86個縣區中,近3年地區生產總值連續保持進位,排名提高9個位次;在全國117個民族自治縣中,近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穩居前列,總量排名提高2個位次。特色產業集群成勢。文旅產業蓬勃發展。2023年接待游客149.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97億元,接待游客數和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36.5%、38.1%。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麥藏(中)藥材、牛羊4個10億級產業集群加速發展,總產值達41.5億元。生態工業集聚發展,形成以碳化硅冶煉及精深加工、煤炭開采洗選、新型建材、新能源、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特色工業體系,碳化硅產量達47.3萬噸,占全國產量的56%。發展后勁持續增強。制定推進項目建設4張清單,實行縣級領導包抓、大數據精準調度、亮底曬單、專班推進等工作機制,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連續3年保持全市第一。開展“天商回歸”行動,引進天祝籍在外企業家投資建設年產6萬噸工業硅等一批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連續7個季度排名全市第一。得益于產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天祝縣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從2020年的27736元、8844元,分別增加到2023年的33133元、11419元,增長了19.5%和29.1%。當地許多群眾說:“現在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了,幸福指數那是不斷升高。”
堅持人民至上 合力繪就各族群眾美好生活新畫卷
天祝縣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全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眾。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規劃建設高鐵小鎮,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縣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強化科學規劃引領,統籌整合各類項目資金,按照“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推倒重來、不搞千村一面,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缺什么補什么”原則,累計建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土色土香”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15個,被評為“2023年度全國清潔村莊行動先進縣”。結合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推進整村、整組、整山頭、整溝壑、整流域搬遷,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最大程度減輕搬遷群眾自籌壓力,6000余戶群眾住上了“暖心房”、圓了“安居夢”。生態底色更加鮮亮。堅持生態立縣,踐行“兩山”理念,全縣林木綠化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達34.8%、94.5%,國控、市控斷面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縣域內水質優良率達100%,金強河創建為首批省級美麗幸福河湖,河湖長制工作獲評國務院督查激勵縣。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的管護人員說:“這幾年明顯感到野生動物多了起來。尤其是瀕危珍稀動物雪豹現身馬牙雪山,高原精靈巖羊成群出沒峽谷草原。這邊的生態是越來越好了。”民生保障凸顯溫度。85%以上的財力投向民生領域,全力以赴增進民生福祉。聚焦“教育惠民”,建設教育基礎設施項目35項,實行縣域內15年免費教育全覆蓋;聚焦“健康天祝”,大力發展中(藏)醫藥事業,建成全省一流的縣人民醫院、縣藏醫院;聚焦“普惠養老”,建成全省規模第二大的縣級多功能綜合養老院,在重點鄉鎮建設幸福養老院、長壽食堂,免費為五保戶、特困戶、孤寡老人提供照護服務。
堅持凝心鑄魂 共同畫好民族團結進步最大同心圓
天祝縣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創新載體,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講好民族團結天祝故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建設天祝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和中小學生教育基地,運用“馬背宣講”“炕頭會”及“互聯網+”等多種方式,線上線下開展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在潛移默化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五個認同”。深入挖掘天祝紅色故事,大力宣傳“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等感人事跡,創作《民族團結迎賓曲》和10首禮贊天祝歌曲,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整理縣域內漢明長城、吐谷渾王族墓葬群等歷史遺跡,申報土族《格薩爾》、華銳藏族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項目45項。
堅持交流互嵌 廣泛匯聚手足情深守望相助正能量
天祝縣深入實施“三項計劃”,有力促進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各族青少年交流更加廣泛。通過開展“籽籽同心——青少年書信交往交流交融”、“石榴籽一家親”手拉手研學和暑期夏令營等系列活動,為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搭建了“連心橋”。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更加深入。統籌城鄉建設布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每年組織開展“一家親”“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等民族聯誼交流、互幫互助活動30余場次,創建全省首批“紅石榴”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示范社區2個。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有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活動,把冰溝河景區建成全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試點景區,每年舉辦“石榴杯”系列文化活動和“二月二”“六月六”民族傳統賽馬大會,各族群眾在山水相逢中情誼自通、增進認同。
堅持強基固本 凝聚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大合力
天祝縣始終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深入開展主動創安、主動創穩行動,不斷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組織保障有力。縣委、縣政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和全縣各項工作的主線,納入全縣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政治考察、巡視巡察、政績考核。依法管理有效。全面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嚴格執行《天祝藏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全縣民族工作有章可循,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扎實推進專項整治行動,嚴格管陣地、把導向、強隊伍,民族意識形態防線守牢穩固。基層治理有序。持續鞏固深化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成果,推廣“一條板凳工作法”等16種基層治理創新模式,及時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大局持續保持和諧穩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