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慧采鹽,實現人力部署高效化、作業行為可控化、現場作業安全化、監控范圍廣域化管理。”四月的察爾汗鹽湖碧波蕩漾,一艘艘采鹽船經過升級改造后開足馬力,精準作業。如今,算力產業成為引領鹽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也正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積極打造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新模式,全力推動區域數字化轉型發展。
海西州擁有發展綠色算力產業的堅實基礎,這里能源資源富集,產業發展要素集聚,產業條件良好。特別是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得每年有近11個月可通過自然冷源實現冷熱交換。同時,全州清潔能源電力總裝機規模達1880.6萬千瓦,占全省的37%,域內相對較低的上網平均電價也為算力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海西州通過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方式,充分發揮“數據援青”作用,推動域內大型超算、智算、數據中心和大模型算法訓練平臺等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算力產業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以綠色能源推動綠色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深度融入“東數西算”國家布局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加快推動“西數西算”。目前,全州規上工業企業204戶,其中70%已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建成三江源國家大數據中心、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等數據災備中心3個;正在建設雨色大數據災備中心、移動第二樞紐數據中心,建成后總算力可達100萬億次計算/秒。
不僅如此,海西州還積極推進大數據產業綠色微電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提升電力算力聯合調度能力,推動清潔能源與算力深度融合。加快雙千兆城市創建,推動相關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聯動,強化項目服務保障,形成算存運協同建設的綠色算力體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