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何子寅正在向當地醫生講解藥理知識。
“這幾年就醫條件改善很大!”“我多年的過敏性紫癜,沒想到專家一個處方就解決了。”如今,“組團式”幫扶醫療衛生團隊將先進和特色醫療技術帶入道孚,推動道孚縣人民醫院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提升了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家門口”優質的醫療服務。
用心用情開展醫療幫扶
“何醫生,吃了你開的中藥,我身上的紅色痘痘已經沒有那么多了,可以幫忙再看一下嗎!”一大早,一名前來就診的患者正在咨詢病情。
“聽說何醫生看得很好,我今天特意掛了他的號。”就診患者澤絨說。
何子寅是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蔣堂鎮衛生院的副院長,他出生于行醫世家,在耳濡目染中對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長大后,何子寅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家里的衣缽。2021年7月,為響應國家號召,他帶著理想,從浙江跨越千山萬水來到道孚,成為了道孚縣人民醫院康復中醫科的一名醫生,自此架起了跨越2200多公里的“健康情緣”。
初到道孚,語言、飲食、氣候對何子寅來說都是挑戰,2900米左右的海拔讓他出現了呼吸困難、心慌胸悶、頭昏頭脹等癥狀,時常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但他都堅持出診。他在心中暗下決心和自我鼓勵:“要服務好患者,決不能讓幫扶隊員成為被幫扶對象。”
這些年,何子寅都有一種責任和擔當,那就是認真和耐心地對待每一位患者。他充分發揮中醫傳統治療優勢,減輕了患者的就醫負擔,贏得了廣大患者及其家屬的信賴與好評,越來越多的患者紛紛慕名而來。
在這一來一往中,醫患情、山海情建立起來了,共同譜寫了一曲樸實的民族團結之歌。很多患者每逢節日都會給何子寅發祝福信息,而何子寅也經常分享健康保健知識給患者,提醒用藥事項。
在工作中,何子寅習慣在筆記本上記錄下每位患者的基本資料和病情。2021年至今,他已經記錄了厚厚的15本冊子近60萬字。接診到“老熟人”時,何子寅會快速翻閱這些冊子,找到該患者的資料。“我打字慢,記筆記可以讓患者少排點隊,每天盡量多看幾位,別讓他們白跑一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中藥治療得到了患者的認可,但自己留在道孚的時間很短?幫扶結束后病人怎么辦?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把技術留給本地的醫生,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何子寅思考著,于是,他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帶“徒弟”。
“何老師來這里快3年了,在醫術方面也教會了我們很多,平時如何熬藥煎藥他也會指導。我們的中醫理論知識得到了豐富,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中藥房護士澤王卓瑪開心地向記者說,過去一些需要到康定、成都等醫院就診的病,現在在道孚就可以診療。
何子寅助力道孚縣人民醫院醫療水平的提升,只是“組團式”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如今,“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難題在道孚縣已得到緩解,群眾小病不出縣,就近輕松便捷看病不再是句空話。
近年來,道孚縣人民醫院在緊密型醫聯體通用醫療三六三醫院、結對幫扶郫都區各醫院、“組團式”幫扶浙江省金華市人民醫院及婺城區人民醫院的幫助下,新建了血透科,重點幫扶骨科、中醫康復科、體檢科。此外,還新創縣級重點專科呼吸內科、婦產科,有效提升了醫院的醫療水平。
不僅如此,道孚縣人民醫院還引進了一批先進的醫療設備,如先進醫學影像診斷設備、腹腔鏡、核磁共振、CT等,提高了診療的準確性和效率。
同時,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如白內障手術、膝關節置換術、微創外科手術、超聲引導下外周神經阻滯麻醉、無痛分娩、中藥熏蒸、康復鍛煉等,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并通過優化診療流程,實現了醫療數據的電子化、網絡化,提高了醫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據了解,過去一年,“組團式”幫扶醫療隊累計開展管理幫扶12次、教學查房62次、學術講座73次、手術及操作示教120例、病歷點評450例;會診及疑難病例討論150次;門診診療人數6850人次;住院診療人次985人次。幫助修改制定病歷書寫規范,完善病歷質控制度、檢查檢驗報告書寫規范,同意書、記錄表格規范等管理制度建設。參與了嚴重車禍傷、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消化道穿孔、心跳驟停等危急重癥病人的搶救工作,常規開展門急診、住院疑難病例的會診工作……一系列舉措推動了道孚縣人民醫院管理水平、診療能力和護理水平不斷提升。
不以山海為遠,心連千里共好。自“組團式”幫扶開展以來,幫受雙方攜手同心,專家人才“群雁”齊鳴,他們正緊握飽蘸濃濃幫扶深情的畫筆,共同描繪屬于道孚的民族團結“同心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