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好群眾,一刻都不能耽擱”
春節臨近,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迎來去年入冬以來的第六場降雪。藍天雪山間,凜冽寒風里,尖參騎馬在山道上一路巡行。回頭看,是牦牛成群的年保山,腳下,是世居繁衍的草場。日復一日,他守護著這里的一草一木。
尖參是這個溝里10多戶人家推選出來的帶頭人,他還有個正式的稱呼——智青松多鎮寧友村的“十戶長”。山大溝深、草場廣闊、牧區分散,是久治縣各村的普遍情況。
鄉與村距離遠,戶與戶距離也遠。為能第一時間化解矛盾糾紛,解決實際困難,進一步為牧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從2015年起,久治縣22個建制村按照就近連片、方便工作的原則,根據居住戶數量劃分為若干戶區,并在每十戶中,由村民推選威望較高的退休干部、黨員等擔任“戶長”。
記者見到尖參時,他剛從山上巡線歸來,一件黑色羽絨服外又套了一件綠馬甲。陽光曬得刺眼,皮膚黝黑的他招呼上初中的兒子將馬繩固定好,便領著記者往對面山上走去。
3700多米高的海拔,走兩步便氣喘吁吁。尖參放慢了腳步,指著遠處說:“我還有個身份是生態管護員,我巡護的草山范圍,從進溝開始算起,一直到山的那邊。”每天,尖參都需要對溝內所包聯的10戶人家的草場進行巡護,除了防火,還需要觀察和記錄區域內的生物,對草場“黑沙化”情況等進行記錄和處理。
陽面是呈苔蘚黃的牧場,背坡是雪白的草山。遠看,牦牛三三兩兩地在山上吃草,雖地處高寒,這里卻是一幅別樣的高原冬日牧歌圖景。尖參每到一處,都會將觀察到的情況拍照并上傳。只見他打開相關手機應用,界面分為“成員信息”“巡護日志”等不同模塊,可上傳語音、圖片等。“我們提出‘1+1+N’模式,‘十戶長’不僅是生態管護員,還身兼網格員、調解員、聯絡員等13項職能。”久治縣委政法委書記尕藏當智說。
“要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得有責任心,還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熟悉當地各種情況。”索乎日麻鄉索日村“十戶長”卻知說。不久前,他在騎摩托車巡山過程中,發現一處正在施工的鄉路路段有塌陷。“這里沒有任何警示牌,也沒有隔斷防護措施,人車一旦掉下去,后果不堪設想。”他很快將這個情況反映給施工方,將安全隱患提前排除。
去年,牧民扎西和鄰居旦正因草山使用界線發生爭執。卻知一邊安撫兩家人的情緒,一邊聯系相關部門,查檔案探實情。最終依據法律、政策,雙方及時溝通,握手言和。這件事也“倒逼”卻知不斷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除了自學,縣里每年都會組織兩到三次全覆蓋的“十戶長”培訓。
“現在牧民遇到急事難事可隨時找‘十戶長’幫忙,他們在推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尕藏當智說。
卻知告訴記者,他經常要深入牧民群眾家中走訪,全面排查矛盾糾紛,為群眾排憂解難,協助各級干部做好服務。有一次,卻知包聯的村民張虎生突然暈厥。接到電話后,卻知第一時間趕過去,將他背到車上,然后往縣城方向疾馳而去。
晚上下雪,山路崎嶇難行,卻知用最快的速度將他送到了50公里外的縣城醫院。“醫生告訴我,再晚一步后果就不敢想了。”卻知說,“服務好群眾,一刻都不能耽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省久治縣:好生態帶來好生活
“生態、綠色、有機”不但成為久治縣畜牧業的發展底色,也為久治縣的鄉村旅游增添了一抹亮色。[詳細] -
【鄉村振興在青海】在久治草原看“格桑花”開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三個月前的一場以群眾出題政府答卷的“春日答卷行”活動,為這里種下了“格桑花”的種子。時至夏日,花香四溢,芬芳里是牧民的怡然自樂,是鄉村振興的蓬勃之氣。[詳細] -
青海省久治縣科索村:扶貧車間帶來增收“紅包”
科索村黨支部書記依力窩賽說:“現在,我們的炒面在市場贏得了好口碑,銷路也暢通了。我們已有了發展深加工產業鏈的新打算,有信心帶動群眾繼續增收致富!”[詳細] -
青海省久治縣生態畜牧業發展帶動牧民增收
近年來,久治縣通過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牦牛產業振興發展等政策實施,且生態畜牧業發展共投入8000余萬元,共組建股份制生態畜牧業合作社11家,使當地生態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漸入佳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