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馬爾康將建全國“夏繁種業硅谷”
1月6日至10日,四川省阿壩州進入兩會時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支持馬爾康夏繁種植園建成全國“夏繁種業硅谷”。
發力夏繁種業,劍指全國種業“硅谷”,為何“相中”馬爾康?其底氣和信心何在,具體又如何建設?
“夏繁基地‘相中’落戶馬爾康,其實是有歷史淵源和基礎的。”阿壩州人大代表、馬爾康市委副書記、市長蔣剛透露,以省農科院為首的科研單位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馬爾康開展小麥、油菜的夏繁育種工作,積累了扎實的合作基礎。
“高原低溫氣候也是優勢。”在阿壩州政協委員、阿壩州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李學強看來,馬爾康地處高原河谷地區,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能達到小麥、油菜等各類小春作物需要的低溫春化條件,同時河谷地帶天然隔離條件好,更有利于開展反季加代育種。
為進一步推動相關工作,阿壩州成立了以州領導掛帥的馬爾康夏繁基地領導小組,依托“院州合作”平臺,推動夏繁基地高質量發展,并依托高原山地全力打造四川種業發展第三極,共建川種振興平原、山丘、山地三大關鍵支點,補全川種振興關鍵“拼圖”。
馬爾康夏繁基地如何建?
蔣剛介紹,通過與省農科院的深度合作,將充分發揮其農業人才、科技創新等方面優勢,圍繞夏糧作物“保、育、測、繁、推”全鏈能力建設,通過三期建設,共同打造全國夏繁“硅谷”,打響“南繁三亞,夏繁阿壩”農作物育種品牌。
“在機制上,我們建立了一個領導小組、組建了一個工作專班、形成了一項對接機制、建立了一項會商機制,主動溝通對接,推進夏繁基地建設。”蔣剛說,馬爾康市擬投資近千萬元,先期重點推進核心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下一步將圍繞種業全產業鏈開展深度合作,切實以種業振興撬動群眾增收,實現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
目前,馬爾康夏繁基地已初步選址落地馬爾康的糧倉——腳木足鄉,選定孔龍、蒲志、白莎3個村作為基地一期,涉及核心區域1000多畝試驗地。基地高質量建成后,可吸引更多優質種業企業落地馬爾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妙借一條溝 用黨建連起五村振興路
7月13日,站在自家正裝修的農家樂前,格西木初囑咐工人注意質量。今年初,她和愛人回到家鄉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松崗鎮洛威村發展鄉村旅游,投入30多萬元的農家樂8月初就能投入運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