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小鎮逐夢“綠富美”
游客在“天空之鏡”游玩。烏蘭縣委宣傳部供圖
飲水的駱駝。蘇烽 攝
雪山下的茶卡鎮格外秀麗。烏蘭縣委宣傳部供圖
隆冬之際,陽光照在茶卡鹽湖上格外耀眼,舉目可見“雪山映湖”的絕美景色。不遠處,坐落著一座因旅游而繁榮的小鎮——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
如何將得天獨厚的鹽湖資源稟賦和區域優勢轉化為茶卡鎮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芬芳路徑?烏蘭縣以全面融入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破題,相繼培育出茶卡鎮、巴音村、茶卡村等生態美、產業興、旅游旺的生態旅游特色村鎮,形成茶卡鎮的生態旅游業發展新業態。
2023年末,記者再次走進小鎮和景區,探尋當地“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逐夢“綠富美”的新變化。
環境美,是謀新發展的底氣
茶卡鹽湖因盛產“大青鹽”而久負盛名。它是國內為數不多晶間鹵水與石鹽礦體并存的鹵水湖,湖中水晶鹽、珍珠鹽、珊瑚鹽、雪花鹽等結晶繽紛嫵媚、姿態萬千,湖面上時而莽莽蒼蒼,時而又靜謐如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歷經多年轉型發展,從傳統采鹽工業到鹽湖旅游開發,茶卡鹽湖始終保持凈美的生態底色。它的美,美在鹽湖日出、雪山相襯、草原清流、濕地鳥鳴,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也正是因為這份生態之美,令它成為青海省一張生態旅游的“金名片”。
景區綠化面積達到4.5萬平方米、濕地栽植面積達10.1萬平方米、平整土地16.4萬平方米……隨著一系列措施落地生效,茶卡鹽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階段性生態效應正在顯現。徜徉在鹽湖深處——云,觸手可及;水,共天一色,人與自然構成一幅美不勝收的和諧畫卷!
游客能體驗的不僅有眼前絢麗旖旎的湖光山色,還有鹽雕藝術群、鹽文化廣場、特色文創產品、食用鹽生產體驗等特色鮮明的深度游玩項目,既增強了游玩體驗感,也將這里的生態環境美名遠播四海。
2023年,自3月22日開園迎客至11月25日閉園,茶卡鹽湖景區接待游客逾250萬人次。
生態大旗獵獵,自晶瑩碧波的茶卡鹽湖延伸至湖畔的小鎮。潔凈的柏油馬路上,有結伴而行的游客閑逛;寬敞的文化廣場中,有三五成群的居民聊天說笑;靚麗整潔的村落里,有清雅別致特色民宿分布其間……毗鄰茶卡鹽湖的茶卡鎮,因生態旅游不失“熱度”。
“三縱四橫”的鎮區道路四通八達,水電路網、綠化亮化、公共服務、旅游接待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烏蘭縣依托茶卡鹽湖旅游發展優勢,以生態發展優先鋪就的“產城融合、文旅聚合、景鎮一體”發展脈絡,既提升了茶卡鎮農牧區人居環境整體質量和水平,也為游客帶來便利的旅途感受。
2023年,茶卡鎮相繼建成茶卡北過境公路、茶察高速、城鎮垃圾填埋場等項目,“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持續推動鄉村旅游、特色民宿、旅游服務設施建設,茶卡鎮已形成以東西部景區為支撐、游客集散中心為重要節點、鎮區配套服務設施齊全的大景區發展格局。”茶卡鎮黨委書記史有祿說。
而今,茶卡鎮以生態做‘序’,以旅游做‘述’,面貌日新月異。在綠色發展的路徑上底氣更足,一批兼顧保護與發展,景城融合、文旅融合的生態旅游新業態、新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旅游旺,是推動發展的活力
“和第一次來相比住宿條件變化很大,特別是新推出的親子間很溫馨,感覺像到家里一樣。”來自陜西的游客王燕對茶卡村的莫凡意境民宿給予好評。整潔干凈的房間,時尚而富有特色的設計,營造出舒適的空間,游客可以盡情享受舒適與寧靜,感受身心的放松與愉悅。
隨著茶卡鹽湖旅游市場的火爆,在距離茶卡鹽湖3公里處的茶卡村,村民辦起了家庭賓館和特色民宿,吃上了“旅游飯”。
“最近客人雖然比旺季少,但房間幾乎沒空過,尤其是我們的網紅親子房,訂單都排得滿滿的。”莫凡意境民宿的店主曹彥虎介紹說,2023年旺季的時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民宿的營業額就達到20萬元,生意非常紅火。
茶卡村黨支部書記張發說:“這幾年游客越來越多,村里大大小小的家庭賓館和民宿已增長至207家。先前修建的家庭賓館已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曹彥虎家把家庭賓館改造成特色民宿就是個成功的示范。”
和茶卡村僅有一條路之隔的巴音村,村口的龍鑫客棧老板李發財就在忙著改造自家的家庭賓館。“2023年旅游旺季的時候,我們的14個房間基本每天滿房,淡季每天也有三、四間入住。”他打算趁著景區閉園這段時間,把二樓改造成觀景臺,讓客人有更好的視野看風景。
而今,茶卡鎮民宿經濟已經成為帶動景區周邊村民致富的主要方式,各類民宿和賓館床位5000余張,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游客住宿需求。持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進程中給農村的發展注入活力。
產業興,是延展幸福的足音
隨著茶卡鹽湖景區知名度提升,“景鎮聯動”效應不斷顯現,讓景區周邊鄉村的生態旅游及相關產業蓬勃發展,茶卡鎮黨委和政府將生態文明建設貫徹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讓農牧民群眾享受到綠色發展的紅利。
茶卡鎮政府一側有7棟28間木式結構的蒙古包,是由烏蘭哈達村、塔拉村于2000年投資194萬元修建的九號民宿,主要經營住宿、餐飲業務。“剛開始只有住宿,旺季才盈利,兩年前鎮上鼓勵牧業村發揮優勢拓寬增收渠道,我們就開了‘九號火鍋’。”店主南海軍說。
“茶卡羊”也是當地響當當的品牌。“精品肥羊是來自鹽湖周邊兩個牧業村的茶卡羊,肉質鮮美游客很喜歡,高峰時,8桌客滿,每桌收入能到400元左右。”南海軍激動地說。
在茶卡鎮的一家牛羊肉銷售門店里,王淵文正忙著把打包好的牛羊肉產品發往全國各地。2022年7月,烏蘭縣旦德勒牛羊銷售有限公司正式開業,主要銷售當地村集體以生態養殖方式產出的牛羊。公司經理王淵文通過與哈達村及附近六個牧業村合作,不斷提高生態養殖產業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水平,“開業至今已經分紅1.54萬元,純收入達到10多萬元。”2024年,他計劃擴大生產規模,借著茶卡鹽湖旅游的“熱”,把“烏蘭哈達”牛羊肉品牌推廣出去,帶動周邊更多的牧戶受益。
茶卡鎮副鎮長王梅介紹說:“近年來,我們依托茶卡鹽湖景區發展發揮旅游業優勢,鼓勵和引導農牧民群眾開辦家庭賓館、農家樂,開發牦牛酸奶、茶卡羊肉等特色飲食產品,打造鹽雕藝術品、鹽灸保健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不斷培育和延伸相關產業鏈,拓寬農牧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今日的茶卡鎮在促進產業融合、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富民增收等方面持續釋放乘數效應。生態旅游業蓬勃興旺,從事鹽雕生產的工廠30余家,餐飲、零售、通訊、油料等企業明顯增多,各類經營主體達到558家,每7個茶卡人中就有一名老板,其中80%以上與旅游業相關,逐步形成了以“農”興“旅”,以“旅”促“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多業態共存的發展新局面。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幸福感越來越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民宿經濟敲開鄉村振興“致富門”
曹彥虎是茶卡村村民,8年前在村里開辦了家庭賓館。近年來,隨著茶卡鹽湖日趨“爆火”,他覺得過去簡單的家庭賓館運營模式已跟不上鹽湖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詳細] -
“明星村鎮”在瀚海戈壁崛起
乘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這片沃土上正踏著時代的節拍,打造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海西樣板”。[詳細] -
青海茶卡鹽湖成功入選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第四批共11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茶卡鹽湖”發揮自然資源多重價值促進生態產業化案例》成功入選。[詳細] -
航拍茶卡鹽湖秋日美景:水天相映人在畫中游
秋高氣爽,在位于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鹽湖展現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中走,宛如畫中游的獨特美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