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統籌“四個同步” 聚力實現“四個融合”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白玉縣在真研實干上追求新高度、在為民服務上拓展新空間、在縣域發展上塑造新格局,不斷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白玉縣圍繞破解影響全縣高質量發展制約難題,找準村集體經濟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等4個調研課題,確定成功調處白德邊界歷史矛盾糾紛等8個正反典型案例,明確擬解決的16個重點問題,切實做到可評估、可轉化、可見效。以“四下基層”為抓手,組織縣處級領導干部實地走訪調研170場次,聯動解決村集體經濟拉動群眾增收不夠明顯等問題6個,現場解決個別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維修不到位等訴求78個,形成調研報告12份,推動訴求在一線回應、問題在一線解決、報告在一線形成。召開調研成果交流會,圍繞調研課題,析原因、商對策、提建議,匯總建立項目規范運行機制、培養經營人才等思路舉措86條,推廣邊界共治、產業集成中心賦能數字農業等經驗18條,與會縣級領導針對性提出意見建議21條,推動調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社會效益。
該縣集中攻堅112天,積極協調“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幫果換流站進場施工;波羅水電站項目移民規劃大綱獲得省級批復;葉巴灘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獲得核準,實現葉巴灘水電站投資9.41億元,綠色低碳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建成投運昌臺牦牛保種繁育核心場和贈曲河農業產業集成中心項目等3個項目,抓實牲畜出欄2.5萬頭,實現群眾人均增收6800元,昌臺牦牛產業集群建設和贈曲河農業產業“兩星定位”結構布局加快構建。首單虎掌菌出口銷往韓國,成交額5萬余美元,實現出口創匯“零的突破”,建成贈科鄉食用菌種植基地,實現產值230萬元,為帶動集體經濟提供有利契機;130個村集體經濟收入1436.6萬元,同比增長2.5倍,集體經濟“破零”行動成效明顯。
組織縣處級領導示范下基層,解決社會救助、農村用水、道路建設等問題59個,組織黨員跟進完成承諾踐諾7000余條,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數字化、簡便化為導向,積極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協同管理和服務,首次開通西藏、武侯跨省跨區域通辦,首次打造牦牛“專屬窗口”,竭力打造“便民最簡最優”的政務環境。在醫療突出短板、民生熱切期盼方面下真功,建成血液凈化中心項目,配套透析機、床位等,實現末期腎病患者能足不出縣在“家門口透析”;積極推動事后“清欠”向事前“防欠”轉變,為840名農民工追回工資2072萬元。
針對高寒地區城鄉“用水難、供暖難、通信難”等突出問題,大力實施“三大工程”推動城鄉加速融合。配齊項目資金,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以赴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新建供水管網45.8公里,縣城區域供水難問題有效解決;完成農村供水保障項目4個,為433戶2197人改善了飲水條件。針對高寒地區冬季供暖難的突出問題,大力實施供暖宜居工程,地熱供暖面積達到3.4萬平方米,群眾冬季取暖得到有效保障,讓“有居”變“宜居”。實施農網改造244.19公里,受益群眾達到1738戶,以通電為通信奠定堅實基礎;深入開展補盲補弱行動,新建5G基站32個、4G基站6個,有力提升群眾“滿格”幸福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白玉縣開展地震應急避險演練
演練過后,參加演練的群眾紛紛表示,本次活動增強了大家對地震知識的綜合認識,掌握了不少逃生技能,十分有意義。[詳細] -
甘孜縣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入戶登記工作全面啟動
1月1日,在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正式登記首日,甘孜縣統計局組織工作人員深入普查登記現場,檢查指導入戶登記工作。[詳細] -
鄉城縣然烏鄉啟動牦牛惠民興村計劃項目
啟動儀式上,鄉城縣科學技術協會、然烏鄉黨委、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負責人進行了現場簽約儀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