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擔當 筑夢法治——記2023云南省法院系統先進個人石曉麗
自2009年入職法院,石曉麗十四年如一日在工作崗位上履職擔當,先后被維西縣縣委政法委授予“人民滿意政法干警”,被中共維西縣委授予“優秀公務員”,并連續多年被維西縣法院黨組授予“優秀法官”等榮譽稱號。從書記員到審判員再到庭長,她在法治道路上精耕細作,展現了一名人民法官對司法事業的忠貞信仰和對法治夢想的不懈追求,她以新時代女法官的俠骨柔情守心持正、久久為功,為平安維西、和諧雪域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既解“法結” 又化“心結”
“司法工作不僅要依據事實和法律把案子辦結,還要努力化解產生這些案件的矛盾糾紛,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更進一步提高司法審判質效。”為真正實現這個目標,石曉麗將“對每個個體生命的尊重與關注”貫穿工作始終。
在一起離婚案件中,男方有喝酒惡習,女方已是第二次起訴離婚,法庭上,已酒精中毒的男方揚言誰判離他就給誰好看。雖然案件判決完全符合法律規定,但石曉麗仍舊謹慎,為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她不斷與被告進行電話溝通,和團隊一行幾次下鄉到被告家中談心交流,在彼此之間建立互信,打開心扉暢談,最終他放下心結,表示讓法官放心判,他勝敗皆服,再不會給社會添亂。
“讓案結事了,不僅解開當事人的‘法結’,也打開當事人的‘心結’,切實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溫暖和溫度,讓其能夠重新開始新生活,就是對于我們工作最好的回饋。”石曉麗表示。
做腳下永遠沾著泥土的法官
“法官對法律的實踐,不僅在三尺法臺,也在每一個糾紛現場。”石曉麗回憶道,在一起建筑材料租賃合同糾紛案件中,因處理結果牽連另外六名農民工的報酬支付問題,為緩和各方矛盾,實質性化解糾紛,她帶領團隊一行與雙方一起對賬、銷賬,一起到建筑工地分類整理堆得亂七八糟的租賃材料,忙活了整整兩天,才終于將雙方往來數目理清,被告心服口服,當庭補足差額,并于同日支付欠付勞務費。而在一起相鄰權糾紛案件中,她和團隊一起到現場進行調解,從屋檐滴水到采光,再到圍墻界線,隨著癥結一處處解開,雙方冰釋前嫌,最終握手言和。
在田間地頭,在農戶家中,在基層的角角落落,這樣的案件在基層法院不勝枚舉,而像這樣深入一線化解糾紛的工作更是家常便飯。石曉麗坦言,司法不是象牙塔里不食人煙的邏輯推論,一味坐堂問案、辨法析理未必能真正做到案結事了,需要一次又一次躬身彎腰、腳粘泥、手粘灰,才能將法律和實踐有機結合,真正有效化解每個糾紛,讓老百姓在每個案件中感受到有溫度的正義。
以法為引 向上向善
作為一名人民法官,在多年履職經驗中,石曉麗越來越意識到,“司法不應當止步于個案正義,還應當成為啟迪民智的燈塔,成為推動社會向善、向美的力量。新時代賦予人民法官的使命,除了辦好手中的每一起案件外,更應通過個案的裁判,發揮司法裁判引領作用。”
裁判文書一直是石曉麗的證明書,為了用好這一司法的語言,她以“死磕到底”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份判決。一般案件,從初稿到定稿一般要核對四、五遍,從開始的勾畫增刪到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每一個字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斟酌取舍,直到改無可改才肯罷休。遇到有四五十頁的判決,自己校對七八遍仍不夠,還要拉上法官助理和書記員一字一句念著校對。
同時,不斷增強裁判文書的說理性也一直是她努力追求的方向。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令她記憶猶新。“它是維西縣法院確認實際施工人身份第一案,為寫好裁判,我在法信上從法條釋疑、裁判引用、相關案例看到司法觀點、實務研究,并準確引用到裁判制作中。宣判后,原被告皆服判。”在裁判生效后,被告自動履行完判決確定的全部義務,原告激動地給石曉麗打電話表示感謝,要送錦旗,她婉言謝絕。“作為一名法官,寫好裁判是職責,雖然我不能代表全體法官,但我希望我們的當事人能通過我們對每一個案件的處理,感受到法官這一群體對工作的負責,對當事人將心比心的善良,對公平正義的不懈追求。”石曉麗如是說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迪慶州弘揚法治精神 共筑平安迪慶
近年來,迪慶州高度重視普法工作。每年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3月15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6月5日世界環境保護日,12月4日憲法宣傳日等節點,各相關單位通過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普法活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深入推進法治文化建設。[詳細] -
香格里拉市黨組織覆蓋率達91%
深入推進“香格里拉先鋒紅旗黨支部”創建,明確46個重點創建黨組織,申報“云嶺先鋒紅旗黨支部”2個,“云嶺雪域紅旗黨支部”6個,打造省級示范培育點3個。[詳細] -
維西縣抓實以學正風推動作風進步
帶頭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在作風建設上立標桿、作表率,以上率下、由內而外弘揚新風正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