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城縣文化賦能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近年來,鄉城縣聚焦新時代文化使命,著力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多措并舉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有效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鞏固陣地重效能,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該縣緊扣鄉鎮公共文化設施“六有”標準,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目前,已完成10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文化設備、體育用品配備;配套資金48萬用于10個鄉鎮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綜合文化活動室維護和管理。建立健全《農家書管理制度》提升農家書屋使用率,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以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堅持因村制宜,精準施策。通過以點帶面,推進樣板村(鎮)建設。截至目前,成功申報省級樣板村(鎮)3個、州級樣板村(鎮)12個,命名縣級樣板鄉鎮3個、縣級樣板村13個。通過資源整合、建立管理機制、提升服務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提升服務惠民生,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該縣通過加大文化產品供給力度,搭建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平臺,不斷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廣泛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惠民活動。截至目前,已完成送文化下鄉活動91場次,電影放映963場次,開展送圖書活動10場次。組織開展“藏鄉軍民情·紅色香巴拉”紅色經典誦讀及全民閱讀“七進”活動、紅軍長征到鄉城紀念日全民健康跑活動,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感懷及“紅色香巴拉·藏鄉軍民情”文藝活動。成功舉辦水洼鄉桃花河谷·夢乖節、鄉城縣香巴拉農民藝術節活動,活動線上觀看人次約80萬人次。采取線上線下融合聯動,完成21個包括魅力鄉鎮、鄉村代言人、文化能人短視頻上傳,成功舉辦四川省第三屆鄉村文化魅力競演(甘孜·鄉城)賽區活動,香巴拉鎮獲全州魅力鄉鎮。
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展現鄉土文化,增強鄉村文化活力。該縣不斷加強保護促發展,推動文化保護傳承不斷創新,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更好賡續鄉村文脈、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與10個鄉鎮簽訂文物安全責任書,不斷完善文物保護制度,明確屬地職責,加強文物保護。利用“5·18博物館日”“6·11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展文物保護法宣傳。利用熱宮村非遺傳習館陣地優勢,聚集非遺傳承人、手工藝人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助推非遺文化活態傳承。成功申報省級非遺項目2個(鄉城檀香泥塑、鄉城木雕)。不斷提升《夢中的香巴拉》實景劇內涵,加入鄉城本土的民間文化、非遺文化,民間音樂元素,保護和傳承本土非遺文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巴塘縣集中社會力量辦“大事” 創造性賦能全面鄉村振興
巴塘縣嘻啵農場項目在成都等地做推廣。[詳細] -
理塘縣鑄牢各民族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該縣整合“石榴籽”工作中心與鄉鎮“三辦一中心”,設立27個“石榴籽”工作中心、124個“石榴籽”工作站,選育582個“石榴籽”工作隊,健全“石榴籽”工作隊伍。[詳細] -
聽民聲解民憂 甘孜日報社“四下基層”活動見行見效
清晨,陣陣霧氣裹挾著寒意,為磨西鎮披上了獨有的“冬裝”,裝滿米、面、油的汽車先后駛向大烏科組與共和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