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滿村:蘋果紅了 日子甜了
仲冬時節,走進香格里拉市尼西鄉湯滿村,一幅碩果累累的豐收畫卷展現在眼前:紅紅的蘋果掛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果香味,村民正忙著采摘蘋果,電商主播在樹下直播賣果子……近年來,尼西蘋果的名氣越來越大,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新路子,紅蘋果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也映紅了好日子。
過去,湯滿村祖祖輩輩靠種土豆、玉米來解決溫飽,種植模式傳統、粗放、低效。近年來,尼西鄉黨委、政府以及村“兩委”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路子,將蘋果這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實現豐產、高效。
該村在蘋果的選種、種植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依據湯滿村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選擇了“紅富士”這一品種進行大量種植,確保產量。“我家種植了6畝蘋果樹,一年可以賣出9000斤蘋果。”村民齊林鄧主說。據了解,去年,湯滿村蘋果產量達到近100噸,今年產量則達到150多噸,全年收入最高的農戶僅蘋果一項就增收10萬多元。
選對了品種,種植方式也至關重要,有機種植的尼西蘋果迎合了現代消費者追求的健康綠色理念。前來采摘、購買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湯滿村的蘋果口感好、香味濃、甜脆多汁,消費者口碑好。多年來,我一直來這里采購蘋果。”正在道路邊購買蘋果的王女士告訴記者。一顆顆甜蜜蜜的蘋果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產業發展起來了,人也留住了,村莊也煥發出新的活力。“過去,湯滿村和大部分的農村地區一樣,絕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坐在家門口曬太陽的次姆老人說,“如今,村子里有了自己的產業,收入有了保障,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在家門口務工。采收完蘋果之后,年輕人紛紛在附近的國道214線邊上擺起了水果攤,將自家蘋果售賣給過往的人們。”
“這里離家近,我每天干完農活就出來擺攤,最近幾年,尼西蘋果的名氣比較大,所以停車買蘋果的人也很多。”正在路邊銷售自家蘋果的拉姆開心地說。在家門口就能賺錢的輕松方式留住了越來越多像拉姆一樣的年輕人,當地群眾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寬,村子也越來越熱鬧了。
過去,受各種因素限制,尼西蘋果沒有銷路,村民只能把賣不出去的蘋果當成飼料喂給牲畜。如今,隨著交通設施日益完善以及該鄉黨委、政府的宣傳推介,讓消費者“進得來”,也讓蘋果“出得去”。在此基礎上,該村通過舉辦蘋果節、與電商平臺對接、邀請網絡達人直播帶貨、拍攝短視頻等方式,宣傳推介尼西蘋果,建立起了產業品牌,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
另外,為實現尼西蘋果的價值最大化,尼西鄉政府還建立了農特產品交易中心,今年11月5日開始正式運營。交易中心與香格里拉市文曲巷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采用“線上+線下”的銷售方式,將蘋果、黃果等特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社工服務站 群眾“幸福站”
像這樣的服務在我州社工服務站并不是個例,節日慰問、老年人體檢、陪孩子過六一各種社工服務活動在全州不斷開展。[詳細] -
迪慶州將出現一次低溫雨(雪)天氣過程
12月21日,記者從氣象部門獲悉,受南支槽和高原槽東移影響,預計25日至26日迪慶州將出現一次低溫雨(雪)天氣過程。[詳細] -
鳥類新記錄!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拍到普通燕鸻
近日,有攝影愛好者在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拍攝到普通燕鸻的影像,經鳥類專家鑒定,普通燕鸻的發現刷新了迪慶鳥類新記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