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湖20年 瀕危物種青海湖裸鯉恢復至原始資源量35.6%
每年冬天,數千萬尾青海湖裸鯉魚苗在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越冬,期待著來年夏天被放流至青海湖。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數字顯示,青海湖封湖育魚啟動20年,青海湖裸鯉資源量已達到原始資源量的35.6%,創保護以來的新高。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泊。青海湖裸鯉作為青海湖流域的關鍵性物種,對維系青海湖流域“水—魚—鳥”生態鏈和生物多樣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4年被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
資料圖為2022年航拍夏日青海湖。中新社記者 李江寧 攝
因青海湖裸鯉體形較大,具有開發利用價值,成為20世紀60年代中國國民經濟困難時期主要捕撈對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高強度的捕撈和青海湖周邊攔河筑壩等人類活動影響,導致青海湖裸鯉資源嚴重衰退。到2002年青海湖裸鯉資源量為2592噸,僅為原始資源量32萬噸的0.81%。
為保護青海湖裸鯉資源,青海省人民政府于2003年起實施為期十年的青海湖封湖育魚零捕撈政策,在中國魚類資源保護史中尚屬首次。隨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分別于2010年,2021年又繼續開展兩次為期十年的青海湖封湖育魚。截至2022年,青海湖裸鯉資源量恢復到11.41萬噸,是2002年的44倍。
資料圖為2020年12月28日拍攝的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循環水恒溫育苗車間。中新社記者 李江寧 攝
自青海湖封湖育魚實施以來,青海省不斷強化科技支撐,提升青海湖裸鯉人工增殖放流成效。據悉,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規模穩步提升,從2002年的300萬尾增長到現在的2000萬尾,放流規格由每尾5克增加到每尾10克,截至2023年已累計放流2億尾。
目前,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呈上升趨勢,增殖放流對青海湖裸鯉資源量恢復的貢獻率為23%。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以“零容忍”態度開展青海湖裸鯉資源保護行動
9月25日,記者從青海湖裸鯉資源保護行動動員部署會上了解到,為全面加強青海湖水生生物保護,青海省將開展青海湖裸鯉資源保護專項行動,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非法捕撈銷售、販運、食用青海湖裸鯉行為,切實維護青海湖生態...[詳細] -
見證青海湖生態環境歷史性變化
從瀕臨滅絕到魚翔淺底,“一條魚”的從衰到興,展現出各方保護湟魚、修復青海湖生態的決心與努力,也見證了十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成為我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注腳。[詳細] -
特寫:“湟魚寶寶”回家記
仲夏清晨,高原古城西寧陽光遍灑,樹木蔥綠茂盛。望一眼窗外,青海湖裸鯉循環水培育車間負責人李瑾說:“今天是個好天氣,非常適合運送‘湟魚寶寶’回家。”[詳細] -
青海剛察再現“半河清水半河魚”奇觀
從河岸望去,棕頭鷗、鸕鶿等水鳥穿梭于水面,青海湖裸鯉逆流而上,開啟它們的“生態循環之旅”,“人魚共棲”“人鳥共樂”“人湖共存”的壯美畫卷已成為藏城剛察獨有的風景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