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旅深度融合 丹巴破題求變
丹巴甲居藏寨景色怡人。
近日,在丹巴縣巴底鎮邛山村,民族風情節活動拉開帷幕。
“神秘的美人山谷、恬靜如詩的鄉土民居、獨具一格的古石碉樓……”來自成都的游客郭智馨感嘆,“丹巴,是一個四季都值得來的地方!”
隨著文旅行業加速復蘇,游客的需求也發生改變,文旅需求呈現出升級趨勢。近年來,丹巴縣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戰略,培育多元共生的旅游業生態體系,推動全域旅游轉型升級。
謀定而后動
多彩民族文化吸引游客
今年來,丹巴縣依托“春賞花、夏納涼、秋選美、冬沐陽”四季辦節活動,多次“走出去”做文旅推介,為游客們奉上一道道文旅“大餐”。
“面子”熱火朝天,“里子”同樣收獲頗豐。3月,“花開丹巴 為梨而來”美人谷丹巴2023賞花季系列活動在墨爾多山鎮海子坪舉行,莫斯卡藏戲、嘉絨鍋莊等節目輪番上演,游客們近距離感受藏戲、刺繡等民族文化的魅力;
8月,在黨嶺雪山腳下,“丹巴有風·清涼一夏”納涼音樂嘉年華活動開啟,鍋莊表演、山歌比賽為游客帶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10月,“秋韻美人谷·尋美醉丹巴”民族風情節在巴底鎮邛山村舉行,包括美人谷選美、文藝展演、非遺體驗等,集中展示丹巴風土人情……
一場場熱鬧的推介會和主題活動,助推丹巴縣“旅游熱”。今年1—9月,丹巴縣累計接待游客317.3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9億元。
整合資源
推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丹巴縣轄3鄉9鎮,其風土人情各異,如何促進縣域內旅游高質量發展?
對此,丹巴縣積極探索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路徑,把歷史積淀、文化底蘊轉化為發展資本。
在巴底鎮邛山村,放眼望去,青山蒼翠,一朵朵金絲皇菊開得正艷,古老的藏寨煥發出勃勃生機。
“巴底是美人谷的原鄉,同時還是邛山土司官寨遺址所在地。”巴底鎮黨委書記尼瑪介紹,“我們正逐步打造邛山村旅游產業,讓村民都吃上‘旅游飯’。”
今年9月底,成都市成華區援建邛山村通村公路改擴建建設項目竣工。“這條路將對邛山村提升旅游品質、推動旅游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尼瑪說道。
依托邛山村資源稟賦,村民擁忠打造了一處原汁原味又不失雅致的特色民宿,民宿將于今年底正式開門迎客。目前,邛山村共有4家民宿已見雛形,另外幾家新民宿正在裝修中,不久也將陸續開業。
多點發力
推動文旅融合新突破
丹巴縣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以其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氣候條件,成為種植“美人脆”蘋果的優勢區域。
甲居鎮聶拉村已引進“美人脆”蘋果基地,種植“美人脆”蘋果140畝,逐步推進特色農產品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果成熟,客自來。如今,“美人脆”蘋果種植覆蓋丹巴縣10個鄉(鎮)40余個村,今年“美人脆”蘋果總產量預計可達80余萬斤。
面向未來,丹巴縣正逐步推出靈活多樣的產品設置,增強“丹巴游”的參與性,提升體驗感。
甘孜州康定紅葡萄酒業有限公司就是工旅融合的一個例子。
“依托甲居藏寨景區,我們將酒莊與旅游跨界融合,游客用一張門票玩兩個景點,在藏酒洞領略多彩的酒文化,在體驗館品嘗美酒的醇厚綿甜。”該公司總經理馬勇說,“新業態讓葡萄酒好喝又好看!”
目前,丹巴縣已形成以甲居、中路、梭坡、巴底等為代表的文旅融合型特色景區,并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美人脆”蘋果基地、康定紅酒莊等資源,建成多個“旅游+”“+旅游”的產業融合品牌。
發展向好
丹巴又迎新機遇
去年12月,丹巴縣出臺《關于舉全縣之力加快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決定》,提出到2025年,把丹巴建設成為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四川文化強縣和旅游強縣,讓全縣人民都能吃上“旅游飯”。
面對新任務和新目標,丹巴怎么干?丹巴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負責人表示,將以全域旅游統攬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速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推進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美人谷旅游度假區、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再造一批美麗而富有吸引力的旅游鄉村,讓“古碉·藏寨·美人谷——中國最美鄉村”金字招牌更加響亮。
今后,游客有望在丹巴玩得更久,獲得更加多元的文化體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專家現場把脈“開方”為地質災害點“體檢”
會議邀請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和生態環境學院院長裴向軍教授做了“地質、生態、材料與工程交叉研究的突破與可能”的大會報告。[詳細] -
爐霍縣法院為民解憂辦實事
為深入推動“四下基層”及“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等,近日,爐霍縣法院派干警進駐聯系鄉、聯系村,了解群眾需求,詢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詳細] -
【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做好冬季旅游文章 加快推進“白雪換白銀”
冬游香格里拉,除了打卡各景區外,徒步項目也不容錯過,虎跳峽高路徒步線路和雨崩徒步線路就是不錯的選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