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紅原縣:念好“牛”字經,鉚足“牛勁”向前“犇”
紅原縣城。(圖片由紅原縣委宣傳部提供)
紅原縣城的新景觀——音樂噴泉。(圖片由紅原縣委宣傳部提供)
紅原縣邛溪濕地公園。段金晶 攝
旅游的火爆讓紅原縣建起許多像隱叢鄉村度假酒店一樣的民宿酒店。(圖片由紅原縣委宣傳部提供)
9月8日,在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瓦切鎮達峨村,牧民澤郎達基向松潘縣一位牧民售賣360捆牧草,賺到18000元。今年60歲的澤郎達基曾外出學習牧草種植,在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專家的幫助下,他通過牧草種植、管理、收貯、銷售為一體的“產—加—銷”經營模式,實現了牧草標準化、規模化生產。
近年來,紅原縣以草原畜牧業轉型為契機,奮力構建“抓好‘牛’產業、做活‘牛’文章、過上‘牛’日子”的新格局,扎實推進“五個關鍵”、實施“五個工程”、爭創“五個示范”、建成“五個家園”,全力走出一條創新發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抓好“牛”產業 牛勢已崛起
“現在養牛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喂養牛要6個小時才能完成,現在全部機械化操作,只要2個小時。”9月10日,紅原縣瓦切鎮唐日合作社的承包人王青澤朗開著投喂機給牛補充飼料方便快捷。
近年來,唐日合作社探索構建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抱團發展”模式,通過龍頭企業提供技術管理、飼草及喂養,合作社提供養殖設施和集體草場,牧民提供適齡健康牦牛的機制實現三方合作,去年合作社實現總收入60余萬元。
牦牛是當地牧民主要的收入來源。在生態保護、產業轉型升級等政策和群眾需求的推動下,紅原縣以“草原增綠、產業增效、牧民增收”為目標,探索畜牧業轉型升級新模式,輻射帶動全縣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管理方式的轉型。去年4月,紅原成功入選全國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縣。
好消息不斷傳來。今年8月,紅原與安徽金晟達生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廣牧草科技化、自動化、工業化種植技術和科技應用,這意味著將來紅原牦牛在冬季也能吃上綠色鮮草。
“加快提升草原畜牧業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品牌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紅原已基本形成草原生態保護、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牧民持續增收的‘紅原模式’。”紅原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加快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基地養殖企業化、牧場生產現代化、科技服務團隊化。
做活“牛”文章 文旅增添新IP
紅原是阿壩州唯一純牧業縣,也是紅軍長征走過的草原,紅色是其最鮮亮的底色。如何深入挖掘“紅色草原”?又如何推進“紅色草原”文旅融合發展?
8月23日,全國“紅色草原”保護利用工作會在紅原縣舉行,會議宣布成立全國“紅色草原”聯盟,紅原縣當選為全國“紅色草原”聯盟第一屆理事長單位。“‘紅色草原’聯盟的成立,是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共商共謀、共建共享、共護共治‘紅色草原’保護利用的創新舉措。”紅原縣委主要負責人說,聯盟的成立將促進當地紅色旅游資源全方位提升,形成具有紅原特色的文旅品牌、文旅產業。
打造文旅品牌,被譽為“牦牛文化之鄉”的紅原厚積薄發。近年來,紅原縣利用牦牛文化元素,打造了獨屬紅原的“雅克”文旅品牌,開啟牧、文、體、旅融合發展新場景,推動紅原旅游發展進入新紀元。
據了解,自2016年創立以來,雅克音樂季已成功邀請1000余位表演嘉賓到紅原,當地共接待游客90.8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8億元,帶動周邊縣接待游客人數年均增長30%以上。“目前,雅克音樂季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要素最全、最具影響力的露天音樂文化盛會之一。”紅原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2022年,紅原縣被認定為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接下來,紅原縣將實施全域旅游節點打造、日干喬紅軍過草地紀念碑提升改造、塔子壩石刻藏經墻維修保護展示等項目,支持核心景區提檔升級,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能力。”紅原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過上“牛”日子 民生有保障
剛入秋,海拔3500米的紅原縣寒意已經襲來。9月9日,看著新建的自家院子,紅原縣阿木鄉卡口村村民卓登高興地說:“從去年冬天開始,我們就不用擔心用水、用電問題了。”
為了保障紅原縣牧民冬季用電無憂,紅原220千伏變電110千伏配套工程于去年12月正式投運,串聯起紅原220千伏變電站,有效保障了20余萬農牧民溫暖過冬。此外,總投資7800萬元的民生至上“暖心工程”二期項目也讓紅原縣城20余家學校、醫院等機關單位、1000余戶居民的工作生活更有“溫度”。
邁上新征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2020年,在綿陽的對口支援幫扶下,紅原縣瓦切鎮特色蔬菜種植園迎來首次豐收,以前主要靠外地供給蔬菜的紅原縣有了自己的“菜籃子”。該蔬菜種植園現有4個蔬菜大棚,可生產蔬菜15000公斤,生產牧草76000公斤。
去年7月,總投資2205萬元的阿壩州西北片區綜合體育館在紅原縣邛溪鎮開始建設,新建3500平方米的綜合體育館,包括游泳館、三人制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修建完成后,將滿足當地居民各類健身活動的需求,增加高海拔地區群眾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
音樂噴泉、生態公園、綠化亮化、生態公廁……紅原縣的城市風貌更具特色、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盡力而為辦好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成果,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畫好推動現代化紅原建設的最大同心圓。”紅原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川”行美麗大草原|四川省紅原縣:草原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牧民增收
據介紹,近年來,紅原縣以草原畜牧業轉型為契機,奮力構建紅原草原畜牧業“吃生態飯、過牛日子、做牛文章”的新格局,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旺、業態活、鄉村興、百姓富的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之路。[詳細] -
我們的家園丨助推畜牧業轉型升級 “紅原模式”讓高原牦牛“牛”起來
近年來,在生態保護、產業轉型升級等政策和群眾需求的推動下,紅原縣探索畜牧業轉型升級新模式,其中2010年成立的唐日合作社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詳細] -
我們的家園|四川紅原:打造特色現代農業園區 助力鄉村振興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陽光明媚的夏季,在紅原縣公路兩邊隨處可見悠然吃草的牦牛和藏綿羊,令人心曠神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