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久治牦牛”產業推動牧民“大增收”
記者27日從青海省久治縣委宣傳部獲悉,該縣“久治牦牛”完整保持了“生態、綠色、有機”的底色,自古享有“久治貢牛”的尊稱,該縣正以“久治牦牛”產業推動當地牧民“大增收”。
圖為久治縣牦牛。(資料圖) 孫睿 攝
“久治牦牛”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特產,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地處三江源腹地的久治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可利用草場面積996.77萬畝,牧民從事牧業收入占總收入的90%。“久治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牛種,其肉質細嫩多汁,肉色鮮紅纖細,蛋白質含量高,鈣磷鐵和各種氨基酸含量適中,膻味小、口感好、其味道鮮美、清香適口。
久治縣委副書記、縣長卓瑪當周介紹,久治作為青海省唯一和川甘兩省交界的縣,是青海名副其實的“東南門戶”,也是進藏去疆、達甘入川的交通要道和重要節點,具有產業融合發展、融入青甘川區域經濟的區位優勢。久治作為全省年降水量最大的高寒純牧業區,是黃河長江兩大水系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共有1098.54萬畝天然草場,有50科400余種可食牧草,具有發展牦牛產業的資源優勢。
“2022年,久治縣被評為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縣,組建了股份制生態畜牧業合作社22家,產業化實體養殖基地24處,全縣年出欄牦牛近10萬頭。同時我縣全力推動發展方式由簡單粗放向綠色循環轉變,種質資源由品種保護向良種繁育轉變,產品供給由單一低端向多元高端轉變,走出了一條切合發展實際、具有久治特色的人草畜協調平衡、生態生產生活共贏的綠色發展路子。”卓瑪當周說。
“我們合作社總投資1480萬元,整合草場5.1萬畝。我們先后建起有機牦牛高效繁殖基地,畜產品加工、儲存、展示為一體的產業發展基地以及高標準畜棚、貯草棚、業務用房和日光溫室,打破了牧區普遍存在的牦牛單季出欄和‘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傳統規律,為村子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和提高防災抗災,提供了可借鑒經驗。”索乎日麻鄉黨委書記敏曉濤對媒體表示,去年基地反季節出欄107頭,收益達85.6萬元。
另據久治縣官方統計,2022年,整合1.59億元資金實施萬頭牦牛、萬只藏羊養殖基地等輸出地示范縣建設項目13項,各類經營主體實現收益分紅1500萬元以上,農村常住居民收入年內同比增長6.8%,牦牛產業規模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首屆久治牦牛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8月25日,首屆久治牦牛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舉辦。中國畜牧牦牛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產業共聚一堂,就牦牛產業的發展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詳細] -
三江源“久治牦牛”獲“特優”氣候品質認證證書
地處三江源的“久治牦牛”日前獲得了“特優”氣候品質認證證書,促進了氣象與畜牧產業發展和資源開發的有機融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