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市捧塔鄉探索“黨建+耕地保護”新模式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省、州、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落實好“嚴防死守”耕地紅線工作責任制要求,今年以來,康定市捧塔鄉始終緊扣黨建引領耕地保護工作主線,積極探索“黨建+耕地保護”新模式,推進黨建與耕地保護工作高度融合,全力保障群眾種糧田。
聚焦主責,推動有力。按照“黨建+”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組建“支部+田長制+十戶聯保”的工作模式和嚴格落實田長制工作制度,統籌鄉村兩級120余名干部包片包戶包圖斑,將地塊逐級分解下達,按階段任務要求,層層細化工作舉措,將耕地保護工作落到最小“單元格”。
聚焦重點,整治有力。以“黨建+”為引領,堅持“1+9+10+N”模式,即以“黨政主要領導牽頭抓+9名分管領導重點抓+10名支部書記具體抓+各村網格包戶區域抓”的四級責任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先進性和示范帶動作用,下派鄉督導工作組,深入田間地頭,對照耕地圖斑“地毯式”“拉網式”摸排登記,理清承包關系、位置、耕種現狀等情況;嚴格按照“八不準”“農村一戶一宅”法定程序辦理農村宅基地建房審批,從嚴審查一戶兩宅、一戶多宅和亂占耕地超標準用地的行為,嚴格審批農業設施用地,嚴厲打擊亂占耕地建房、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等行為。引導群眾自愿自覺維護好責任田,嚴格落實種糧補助相關政策。截至目前,共核實現有耕地3491.15畝,發放耕地地力保護第一批補貼19.07萬元。
聚焦宣傳,動員有力。充分實現黨建凝聚合力、釋放基層黨支部新動力,組建黨員+志愿者工作模式,采取“點、面、線”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村村響”、發放宣傳冊、召開群眾大會,利用新媒體發布《致群眾的一封信》《溫馨提示》以及編輯短視頻等模式,大力宣傳《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以及各項惠農惠民政策;邀請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讓荒地“活”起來、種下去,縱深推進耕地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已向村民發放耕地保護明白卡1200余份,宣傳建房相關政策、耕地地力保護、糧食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等政策130余次,做到了政策宣傳到村、到戶、到田間地頭,營造了全民參與耕地保護的濃厚氛圍。
聚焦資源,整合有力。堅持黨建引領村級產業結構調整,引領鄉村振興,縱深構建“支部+”工作模式,讓村支部成為引領村級發展的新引擎,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為契機,實行“一地一策”,宜糧則糧、宜藥則藥,提高復種指數,增強群眾信心,全面打響保春耕、夏耕之戰;積極探索“產業+套種”模式,先后在各村開展了“桃子+玉米”10余畝,“花椒+土豆”120余畝,“蘋果+土豆”200余畝,“花椒+玉米”300余畝等的經濟作物與農作物的套種模式;建立“黨支部牽頭+合作社落實+農戶按股分紅”機制,以土地入股、統管統種等方式,集中連片打造農產品種植示范點,推動香菇、中藏藥材等特色產業發展,形成村村有產業、戶戶有收入的新格局。
下一步,捧塔鄉將繼續抓好“黨建+”引領模式,把握“最嚴格”的主基調,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理塘縣6年讓7萬余畝沙化地披綠裝變花海
據漢戈村支部書記澤仁嘎嘎介紹,通過藏巴拉花海景區建設與精準扶貧旅游產業的科學結合,漢戈村不但早已擺脫貧困,還成為了省級旅游扶貧示范村、天府旅游名村,帶動周邊農牧民群眾每人實現旅游增收3500元。 [詳細] -
迪慶“三農”領域案例典型“鄉村之變”
金珠嘎尺社區“幸福食堂”通過提供價廉、優質、健康、便捷的餐飲服務,讓老人在家門口的食堂吃出“舌尖上的幸福”。[詳細] -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貴在以人為本
獲得廣泛支持和關注。創衛也是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需要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