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村民馮忠林進城吃上“旅游飯”
馮忠林正忙著為游客做牛肉菌湯。
“老板,來一鍋牦牛肉野生菌湯。”8月12日,廣安游客張女士一家7人,來到丹巴縣“第一家原生態牦牛肉雜店”,進門就點了該店的招牌美食。
“這湯真鮮美。”馮女士邊吃邊贊。結賬170元,張女士一家人滿意而去。此時已是下午14時,店內依然賓朋滿座。老板馮忠林笑容可掬地迎送著每一位客人。
馮忠林是丹巴縣墨爾多鎮紅五月村村民,曾在青海和廣州打工,年收入僅一萬余元,妻子則在家料理家務,照顧老人。2006年,馮忠林騎摩托車摔下50多米的高坡,造成重傷。有傷在身,馮忠林不能外出打工,也干不了重活,日子過得艱難。
2008年,馮忠林夫妻倆以每年1萬多元的價格,在縣城租了一個鋪面開起了餐館。2012年5月的一天,來自浙江省溫州市的一位老板在這里就餐后,不慎遺失一個卡包,內有1.5萬元現金和14張銀行卡,馮忠林立即將卡包交到派出所。失主千恩萬謝,在大眾點評網上竭力宣傳馮忠林的小店,讓他的小店很快就成為了網紅店。
隨著暑期游的升溫,丹巴縣日均人流量達到了3萬余人次,馮忠林的小店天天游客爆滿。“我們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起床,營業至深夜11時左右,高峰的時候,每天300多桌,接納上千人,營業額達萬余元。”馮忠林告訴記者,截至7月底,他已經獲利15萬元以上,今年預計純收入會超過20萬元。
“是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加快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舉措,讓我們吃上了‘旅游飯’。”馮忠林說,今年全縣暑期旅游呈井噴態勢,當地鄉村民宿、餐飲業迎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生意也是越發紅火。
素有“美人谷”之美譽的丹巴,是大渡河第一城和嘉絨藏族風情文化傳承中心,也是川西旅游環線、中國熊貓大道、東女文化旅游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甲居藏寨、梭坡古碉群、中路藏寨、黨嶺、莫斯卡等景區景點聞名遐邇,丹巴藏寨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六大鄉村古鎮”之首。該縣先后獲得“中國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旅游強縣”“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縣”“四川省第三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等殊榮。
2022年,丹巴縣旅游接待突破38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1.8億元。全縣現有民居接待戶(酒店)480多家,床位2.5萬余張,旅游直接從業人員達2000余人,從業人員年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全縣群眾因旅受益達70%以上。旅游業已經成為縣域經濟支柱產業、鄉村振興希望產業、群眾致富陽光產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孜縣多措并舉應對暑期旅游高峰
暑假開啟以來,甘孜縣迅速啟動暑期旅游工作,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全力做好各項服務工作,讓游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詳細] -
稻城縣著力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隨著暑期旅游旺季的到來,稻城縣不斷優化旅游環境,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詳細] -
尼西鄉奏響“三部曲”推進鄉村振興
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注重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富民產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助推鄉村振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