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牧民攝影師:用相機呈現生態影像長卷
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城驅車出發,穿越數不盡的山巒險峻和濕地草原,沿途帳房牛羊、蜿蜒河流、綿延向前。在歷時一個半小時車程后,記者來到了名為“拉覺悟”的生態教育站。
“拉覺悟”取自藏語,“拉”意為“神仙”,“覺悟”指涉藏地區四大神山之一的“尕朵覺悟”神山。位于玉樹州曲麻萊縣東南部巴干鄉團結村境內的拉覺悟生態教育站,平均海拔4200米,該區域也是長江水系的主要水源涵養區,生態系統類型豐富,是三江源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圖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拉覺悟”生態教育站。劉洋 攝
在拉覺悟生態教育站,生態管護員自發成立了一支名為“大自然”的攝影隊,隊員既是生態管護員也是攝影師,他們巡高原、拍雪豹,自己拍攝野生動植物照片。
當地牧民索南文斗自2017年開始接觸攝影,自購長焦相機花費兩萬余元。他說:“哪怕我出錢出力也沒關系,我就是喜歡拍攝野生動植物,這樣天天和大自然打交道,心里開心得很。”作為管護員,他在巡護中拍攝了很多出彩的照片,攝影逐漸成為他生活的重要內容。
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每次巡護攝影,索南文斗摩托車上會載滿衣物、糌粑等生活用品,以解決一日三餐。“巡護攝影過程中也會困難重重,例如遇到野牦牛等大型野生動物等,雖然巡護路上危險重重,但是每次拍到珍貴照片的時候就會覺得都是值得的。”索南文斗自豪地說。
圖為大自然攝影隊隊員索南文斗正在拍攝照片。劉洋 攝
同時,大自然攝影隊也義務為牧民提供攝影指導。大學學習攝影專業的旦增,畢業回到玉樹州曲麻萊縣加入到大自然攝影隊,做新媒體賬號、為牧民培訓攝影知識成為他工作的一部分。“當地牧民做生態攝影的優勢在于他們很了解這片草原,知道野兔、赤狐、雪豹這些野生動物會出現在哪里。”
在學習的過程中,牧民們的拍攝技術越來越高,拍攝下的珍貴影像資料也越來越多,“曲麻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藏羚羊、野牦牛、荒漠貓、冬蟲夏草、紅景天等野生動植物,成為全球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集中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曲麻萊拉覺悟生態教育站教學站長白瑪說,“通過攝影,一來記錄了三江源生態環境的變化,讓外界看到了曲麻萊寶貴的生態資源,眾多的照片影像資料,呈現了一部三江源生態影像長卷。”
圖為大自然攝影隊拍攝到的野生動物照片。長江源園區國家公園曲麻萊管理處 供圖
除攝影之外,拉覺悟生態教育站還會定期邀請科研機構和環境教育協會講授紅外相機的安裝、收集、使用等復雜的操作技能。“在鮮有外人踏足的草原上,我們總能看到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驢、野牦牛等保護動物,還有巍峨的高原風光。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不僅具有地方意義和國家意義,更具有國際意義。”白瑪說。
據悉,拉覺悟生態教育站的大自然攝影隊現已有120多位牧民攝影師,拍攝的野牦牛、雪豹、藏羚羊遷徙等珍貴影像資料,在央視等多個平臺新聞欄目播報。大自然攝影隊的成員還榮獲“桃花源巡護員獎”的牧民生態管護員,成為當地牧民的榜樣和模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通天河畔:人文攝影師尋蹤古跡 邂逅“牧民同行”
“照片的好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牧民們拿起了相機。”高均海認為,攝影協會有義務舉辦常態化的培訓、研修、工作坊等,幫助牧民攝影師更好地講述身邊的故事。[詳細] -
青海省玉樹州:人文攝影師鏡頭捕捉“馬背上的追風者”
“近距離感受玉樹康巴漢子們的賽馬,特別振奮,不光因為他們個個勇敢,更因為真切感受到這里的人們如此看重民族傳統,并為之自豪。”25日,來自西藏的攝影師阿旺洛桑表示。[詳細] -
2023瀾湄國際影像周人文攝影采風活動啟動
24日,“同飲一江水光影耀瀾湄”2023瀾湄國際影像周人文攝影采風活動,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啟動。[詳細]